概念
慢性胃炎系指不同病因引起的各种慢性胃黏膜炎性病变,是一种常见病,其发病率在各种胃病中居首位。常见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糜烂性胃炎和慢性萎缩性胃炎。后者黏膜肠上皮化生,常累及贲门,伴有G细胞丧失和胃泌素分泌减少,也可累及胃体,伴有泌酸腺的丧失,导致胃酸,胃蛋白酶和内源性因子的减少。胃炎分成非萎缩性(浅表性)、萎缩性和特殊类型三大类。
慢性胃炎属中医学“胃脘痛”、“痞证”等范畴。是由外感寒邪、饮食所伤、情志不畅和脾胃素虚等病因而引发。胃是主要病变脏腑,常与肝脾等脏有密切关系。胃气郁滞、失于和降是胃痛的主要病机。治疗以理气和胃为大法,根据不同证候,采取相应治法。
病因 1.幽门螺杆菌(Hp)感染Hp感染为慢性胃炎最主要的病因。
2.遗传因素
3.年龄临床统计结果显示慢性胃炎的发生与年龄呈显著的正相关。年龄愈大,胃黏膜功能,“抵抗力”也愈差。
4.吸烟严重吸烟者胃炎的发生率可升高。
5.饮食
6.非甾体抗炎药如阿司匹林和保泰松可引起胃黏膜糜烂,糜烂愈合后可遗留有慢性胃炎。还有一些抗生素对胃黏膜亦有一定损害。
7.自身免疫
8.其他细菌、病毒感染
西医分类
本病非常多见,男性略多于女性,发生于任何年龄,但随年龄增长而发病率亦增高。分类如下:
1.慢性胃窦炎(B型胃炎)十分常见。绝大多数90%为Hp感染,少数由于其它疾病包括
胆汁反流、非甾体抗炎药、吸烟和酒癖引起。
2.慢性胃体炎(A型胃炎)少见。主要由自身免疫疾病引起。病变主要累及胃体和胃底。
本型常有遗传因素参与发病。约20%伴有甲状腺炎,Addison病或白斑病。
症状
此病病程迁延,大多无明显症状。部分有消化不良的表现,如上腹饱胀不适,以进餐后为甚,无规律性隐痛,嗳气,反酸,烧灼感,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少数可有上消化道出血,但量少。A型胃炎可出现明显厌食和体重减轻,可伴有贫血。在有典型恶性贫血时,可出现舌炎,舌萎缩和周围神经并病变如四肢感觉异常,特别是在两足。
西医检查
胃镜及活组织检查:最可靠
CSG:粘膜充血、水肿、渗出多,粘膜光滑,红白相间,以红为主,有少量出血点,轻度糜烂。
CAG:粘膜苍白或灰白,红白相间,以白为主,弥漫性或灶性分布;粘膜变细而平坦,黏膜下血管透见;也可粗糙,呈颗粒状小结节;易发生糜烂和出血。
西医诊断
确诊有赖于胃镜检查和直视下胃黏膜活组织检查。
鉴别诊断
1、消化性溃疡部分慢性胃炎健康搜索的症状与消化性溃疡类似,如慢性上腹痛嗳气等勱,
但消化性溃疡的疼痛常具有规律性与周期性的特点。X线钡餐或胃镜检查可资鉴别,但
慢性胃炎常与消化性溃疡同时存在
2、胃癌 慢性胃炎尤萎缩性胃炎可表现为严重的食欲减退、上腹勱不适贫血等症状所以应
排除胃癌的可能性,鉴别需依靠X线钡餐或胃镜检查。
3、.功能性消化不良 功能性消化勱不良与慢性浅表性胃炎的临床表现相似须胃镜检查鉴
别。
4、.其他 如慢性胆囊炎、胆石症也常有食欲差、腹胀嗳气等消化不良的表现,B超CTMRI
等影像学检查可提供鉴别依据。
西医治疗
大部分慢性浅表性胃炎可逆转,少部分可转为慢性萎缩性胃炎。慢性萎缩胃炎随年龄逐渐加重,但轻症亦可逆转。因此,对慢性胃炎治疗应及早从慢性浅表性胃炎开始,对慢性萎缩性胃炎也应坚持治疗。
中医内治法
1、寒邪犯胃
因感受外来寒邪或饮食生冷,阳气被寒邪所遏而不得宣发,致使胃脘疼痛暴作,证见畏寒,喜暖,口不渴,喜热饮,胃脘部得温则舒而疼减,舌淡,苔薄白,脉沉弦紧,温宜温胃散寒,理气止痛,方用附子理中汤加减;
2、湿热壅积
由于肝气郁结化火,火邪犯胃,脾胃运化失职而湿从内生,湿郁化热,湿热郁蒸而致。证见胃脘胀满,灼热疼痛,烦躁易怒,嘈杂泛酸,口干不欲饮水,舌质红,苔白腻或黄腻,脉弦数,治宜清热化湿,理气和胃,方用平胃散加黄芩、黄连、焦山栀、苡仁等
3、肝气犯胃
多由情志不舒,肝气郁结,不得疏泄,横逆犯胃而发痛。气郁则胀,郁结不通则疼,肝脉布于两胁,气病又多游走,故痛可连及胁肋。临床常见胃脘胀痛,嗳气则舒,每因情志刺激而加重,舌苔薄白,脉沉弦。治宜疏肝理气,和胃止痛,方用柴胡疏肝散合平胃散加减。
4、脾胃虚寒
多由素体脾胃虚弱,中阳不足,寒自内生,或饮食生冷,寒湿内停而致脾胃运化失常而发生胃脘痛。临床表现为胃脘隐痛,喜温喜按,遇冷加剧,泛吐清水,体倦乏力,大便溏薄,舌淡苔薄白,脉沉细而弱。治宜温中健脾,散寒止痛。
5、胃阴不足
多由恣食燥热食物,灼伤胃阴;或疾病迁延日久,致脾胃虚弱,不能运化水谷精微,阴津来源匮乏;或肝气犯胃,气郁化火,火盛伤清,阴津不足,胃络失于濡养而发病。临床常见胃脘部隐痛或灼热感,不思饮食,口干舌燥,大便干结,舌质红,苔少乏津,脉细数或弦数,治宜养阴益胃为主,佐以清热。
6、气滞血瘀
多由胃脘疼痛日久,瘀血阻滞胃络所致。由肝气郁结,气滞则致血瘀;或脾胃气虚,无力推动血液正常运行,也可致血瘀。临床常见胃脘刺痛拒按,痛有定处,固定不移;或如针刺刀割,甚者呕血黑便,舌质紫暗,脉弦涩。治宜理气活血,通络止痛。方用失笑散合丹参饮加减。
中医外治法
1.针灸治疗:
1.5寸毫针、碘伏,75%酒精,棉球等
(1)解释;
(2)患者仰卧于治疗床,暴露上腹部及双下肢膝关节以下;
(3)常规消毒皮肤;
(4)取穴以中脘、下脘、双侧天枢穴,双侧足三里等穴;
(5)留针30分钟,观察记录,询问患者感觉;
(6)针毕,去针,以消毒棉签按压针孔,核对针数。1日1次;连用7次为1疗程。
2.穴位敷贴疗法
五行膏贴(中医科制剂),关节止痛膏若干张,棉球,消毒碘伏和75%酒精等。
(1)患者坐位,暴露背部;
(2)医者先用碘伏和酒精棉球消毒患者暴露部位;
(3)选穴:双侧脾俞、胃俞、双侧足三里;将膏贴制剂依次放置于选定的穴位上,再用关节止痛膏外固定;敷贴留置2~4小时后去除即可。
1日1次,7次为1疗程。
3.耳穴贴压法
王不留行耳豆版,棉球,消毒碘伏、75%酒精等。
(1)患者端坐,暴露头一侧面耳部;
(2)医者先用碘伏和酒精棉球擦洗患者耳廓皮肤进行消毒;继而用右手按摩、揉搓患者的耳廓,从耳垂到耳尖部自下而上,耳廓背面从耳尖到耳垂部自上而下反复按摩3-5次,使耳部有发热感为度;
(3)选耳穴:脾、胃、三焦等;
(4)对压法:医者取下耳豆1枚,置于食指指腹,黏贴面朝上,依次对准耳穴位点直接黏贴;再用食、拇指置于患者耳廓的正面和背面,相对使劲压迫贴于耳穴上的豆丸,至患者出现沉、重、胀、痛感;
(5)将全部耳穴如法对压完毕后,嘱患者照此压法,每天每穴按压5-10次;
(6)两耳交替贴压耳豆,1日1次,隔日替换;7次1疗程。
4.回医药脐疗法
组方:丁香、荜拨、吴茱萸、干姜等各等份研末,密闭储存备用;关节止痛膏若干张,棉球,消毒碘伏和75%酒精等。
(1)患者仰卧于治疗床,暴露腹部;
(2)医者先用碘伏或酒精棉球消毒患者脐部;
(3)将药粉一勺填于脐部,再用关节止痛膏外固定;敷贴留置24小时后去除。1日1次;7次1疗程。
5.穴位埋线法
穴位埋线针、3号羊肠线、无菌橡胶手套、消毒包(消毒棉球、纱布、镊子两把、量杯2个、剪刀1把)、注射用水2支、碘伏、中单、棉签、创可贴若干张。
1.医者解释;
2.护士铺中单,协助患者俯卧于治疗床;
3.患者暴露腰骶部,护士常规消毒局部皮肤;
4.医者打开消毒包,戴手套,用剪刀将羊肠线剪至1.5cm长,泡入盛有注射用水的量杯中;。
5.打开埋线针,检查针芯及套管,将埋线针针芯退后,从针尖部穿入羊肠线;
6.取双侧足三里、中脘、下脘等穴;
7.进针:医者左手食指按压穴位处,右手持针,快速刺入穴位处真皮下,使针尖呈45度角进针,深度约以3cm后,持针芯快速推入即可;
8.快速拔针,创可贴外敷于针眼处;
9.观察记录:询问患者感觉,交待注意事项;7日1次,5次1疗程。
护理
一般护理:
1、保持精神愉快:精神抑郁或过度紧张和疲劳,容易造成幽门括约肌功能紊乱,
胆汁返流而发生慢性胃炎。
2、烟草中的有害成分能促使胃酸分泌增加,对胃粘膜产生有害的刺激作用,过量吸烟会引
起胆汁返流。过量饮酒或长期饮用烈性酒能使胃粘膜充血、水肿、甚至糜烂,慢性胃炎
发生率明显增高。应戒烟忌酒。
3、慎用、忌用对胃粘膜有损伤的药物。此类药物长期滥用会使胃粘膜受到损伤,从而引起
慢性胃炎及溃疡。
4、过酸、过辣等刺激性食物及生冷不易消化的食物应尽量避免,饮食时要细嚼慢咽,使食
物充分与唾液混合,有利于消化和减少胃部的刺激。饮食宜按时定量、营养丰富、含维
生素A、B、C多的食物。忌服浓茶、浓咖啡等有刺激性的饮料
食疗护理:
1.小茴香粥:炒小茴香30克,粳米克。将小茴香装于纱布袋内扎口,入锅加水先煮半
小时或40分钟弃药包,再加入洗净的粳米及适量水同煮至熟。酌加精盐、味精调味即可早晚服用。健脾开胃,行气止痛。适用于脘腹冷痛,慢性胃炎,纳差等症.
2.山药羊乳羹:山药50克,新鲜羊乳毫升,白砂糖或蜂蜜适量。将山药在锅中炒至微黄,轧碎辗为细末;将羊乳烧沸,加入山药末和白砂糖搅匀即成。每日1次。益气养阴,补
肾健脾。适用于慢性胃炎、呃逆反胃等的食疗调补.
3.玉参焖鸭:净鸭1只(约0克),玉竹20克,沙参20克,各种调料适量。将玉竹、沙参洗净,切片,混合加水煮提取2次得玉竹、沙参浓缩汁约40毫升;鸭子由背部劈开,冼净,放盆内,加入盐、料酒、葱各少许,入笼蒸至熟烂;锅内注入原汤、鸭子、玉竹和沙参浓缩汁、精盐、料酒、白糖、葱,文火焖至鸭肉熟烂,将鸭子切成适宜的块,按原体形排于盘中,原汤用鸡油,淀粉勾成汁,浇上即成。食肉喝汤。滋补胃阴虚。适用于胃阴虚所致的慢性胃炎.
4.玉竹山药鸽肉汤:玉竹15克,山药20克,净白鸽1只,精盐及调料各适量。将鸽子肉切块,放砂锅中加玉竹、山药、精盐、调料,加水毫升,文火炖煮60分钟,肉熟烂后饮汤食肉。随意服食。健脾益气,滋阴止渴。适用于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补养,及气阴两虚型消渴病的辅助食疗。
5.平菇炖肉:猪精肉克,鲜平菇克,料酒、食盐、葱段、姜片、生油各适量。先将猪肉洗净,入沸水锅略氽片刻;然后把肉块放入锅中加入料酒,摆上葱节,姜片,注入清水适量,先用武火烧沸,后改用文火炖至肉熟烂,倒入平菇熟透入味即成。佐餐食用。本品具有改善人体新陈代谢、增强体质、防癌、抗癌之功效。适用于慢性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等病症。
饮食宜忌
避免坚硬、粗糙、纤维过多和不易消化的食物,亦须避免过酸、过辣、香味过浓、过咸和过热的食物。食物应营养丰富而又易于消化。养成低盐饮食习惯。进食时应细嚼慢咽,和唾液充分混合。进食要定量和少食多餐。
预防
1心情舒畅,劳逸结合;
2.戒烟酒;
3.积极治疗容易弓[起慢性胃炎的一些疾病;
4.合理用药5.饮食调养6.按摩健胃。
西安治疗白癜风的医院北京请问哪个医院治疗白癜风效果最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