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胃养胃吃辣与低盐饮食告

来源:《科学猫头鹰》作者:李长青

1胃病能不能去根?有胃病症状的人非常多,他们都认为自己“伤胃”了,希望能有某些“养胃”的方法,让自己的胃病“去根”,很多骗子也以“去根”来忽悠。“去根”本不是一个医学术语,所谓“去根”的意思应该是让症状消失之后永远不再复发。这和医学上的“根治”、“痊愈”、“对因治疗”这些名词相对应。但令人失望的是,对于多数人的胃病来说,现代医学现在并没有能够“去根”的手段,估计未来也不会有。为什么这样说呢?这就需要搞清楚胃病的病因是什么,因为不同的病因完全可以表现出同样的症状。有些疾病的病因比较清楚,有些部分清楚,而大多数疾病的病因是不完全清楚的。还有些虽然目前被称为同一种疾病,但很可能是不同的病因通过不同的途径导致生病的。医学史上,因为对病因的重新认识而重新划分疾病种类的例子太多了。胃病也是这样,五花八门的胃病症状比胃病可能的病因简单多了。一种胃病症状,已知的可能原因就有好几百种,比如恶心呕吐可能的原因就有七百多种。消化内科医生目前相对比较有把握的是幽门螺杆菌相关的胃病,因为这类胃病病因和发病机制比其他类胃病要清楚一些,但也只是相对而已。对于其他病因,有的虽然知道一些,但引起胃病的整个过程还不太清楚,比如精神心理因素与胃病的关系。以焦虑为例,目前很多研究都证实焦虑和胃病有很大的关系,但具体怎么引起的就众说纷纭。有的发现焦虑的人不自主吞气比较多,有的发现焦虑可以引起调节胃肠道功能的激素失调,有的发现焦虑可以造成胃动力异常……总的来说,没有一个模型可以解释所有焦虑的胃病症状。就算搞清了所有的发病机制,试问有多少人能够保证做到绝不会焦虑呢?有的胃病有明显的诱因,比如季节。不少人的胃病症状会在特定季节和气候条件下加重,然而除了长距离迁徙,谁能够逃避季节和气候的影响呢?又如饮食,有些人在大量饮酒后发生胃病,而医生对目前社交场上不健康的酒文化是无能为力的。还有的人吃辣的时候就会胃疼,但当医生告诉他尽量不要吃辣的时候,他反而会觉得医生水平差。

还有人生气之后胃病症状加重,这可能涉及到各种人际关系和社会分配机制等等,这就让医生更束手无策了。正如网络上某位准精神病人说的:“社会病了,凭什么让我吃药?”

说到底,相当多的胃病其实不是胃的问题,是涉及政治、经济、家庭、社会等更大问题的。这不是夸大其词,而是生理-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下的常识。在这个医学模式框架下,医生和病人对疾病都需要有综合的认识。病人了解了这个思维模式,可以帮助自己更加从容地处理一般症状;医生掌握了这个思维模式,便于有针对性地向病人进行合适的健康教育。病人不根据医学模式去改变思维,总纠结所谓的“去根”,很容易陷入无助、绝望和被骗的泥淖。2“伤胃”是怎么伤的?“养胃”又该怎么养?所谓“伤胃”和“养胃”是日常养生保健中备受







































皮肤病医院
北京最权威的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ingshunzaoye.com/wyby/187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公司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