桦褐孔菌资源分布及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桦褐孔菌资源分布及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杜文婧,王琦

(吉林农业大学食药用菌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长春)

摘要:对桦褐孔菌在我国的资源调查情况进行了汇总,在已报道桦褐孔菌综述的基础上,重点针对近5年来野生桦褐孔菌与桦褐孔菌发酵产物药理活性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并对桦褐孔菌的资源及其开发利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桦褐孔菌;资源分布;药理活性

中图分类号:Q;R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1--08

引文格式:杜文婧,王琦.桦褐孔菌资源分布及药理活性研究进展[J].菌物研究,,11(1):49-

桦褐孔菌[Inonotusobliquus(Fr.)Pilat]属担子菌亚门(Basidiomycotina)、层菌纲(Hymenomycetes)、锈革孔菌目(Hymenochaetales)、锈革菌科(Hymenochaetaceae)、褐卧孔菌属(纤孔菌属)(Inonotus)[1-2]。国内还称其为桦癌褐孔菌、斜管纤孔菌或白桦茸等,英文别名还有Blackbirthtuchwood,Birthmushroom等,俄语名为Chaga。16~17世纪以来,俄罗斯、波兰等民间就广泛利用桦褐孔菌来防治多种疑难杂症,如各种癌症(胃癌、肝癌、肠癌等各种消化器官的癌症)、心脏病、糖尿病等[3]。神奇的桦褐孔菌(InonotusObliquus)是由前苏联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AleksandrIsayevichSolzheniTsyn的小说5癌病房RakovyKovpus年发表以后而蜚声世界[4-5]。近年来,对该菌的研究引起了很多国家相关学者的重视,已经分离出栓菌酸、三萜类化合物、类固醇、桦褐孔菌醇等成分,并试图找出其他活性成分[6]。本文对桦褐孔菌在我国的资源分布及国内外药理活性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桦褐孔菌的资源调查及开发利用提供更多的依据。

1桦褐孔菌的资源分布

桦褐孔菌主要分布在北半球北纬40b~50b的地区,如北美(北部)、芬兰、波兰、俄罗斯(西西伯利亚、远东部分地区、堪察加半岛)、日本北海道等国家和地区[7]。我国桦褐孔菌主要分布在吉林长白山地区、黑龙江大小兴安岭以及内蒙古等地。赵俊等[8]在年考察长白山木腐菌时发现,桦褐孔菌在长白山区只发生在海拔较高的活桦树上,特别是成熟树上。潘学仁等[9]在大兴安岭阿里河林区活桦树干上发现桦褐孔菌。毕湘虹等[10]对黑龙江省小兴安岭和张广才岭主要天然红松林进行了全面调查,调查主要在丰林国家自然保护区、凉水自然保护区(位于小兴安岭)及大海林林业局原始红松林(位于张广才岭)进行,发现桦褐孔菌在上述地区的红松阔叶混交林中数量较多。范宇光等[11]以地区分布频度、子实体维持时间、子实体发生频率、子实体发生形式、寄主基物的选择、种型情况、特有情况、保护现状、保护难易程度、人为干扰倾向度、火山危害、生境安全性为评价指标评价了长白山自然保护区38种大型真菌的濒危程度和保护级别,结果表明,桦褐孔菌濒危系数为,处于濒危等级,优先保护系数为,属于一级保护等级。张春凤等[12]在黑龙江省和吉林省的汪清、延吉、长白山、敦化分别采集到了野生的桦褐孔菌。张跃华等[13]对黑龙江省东部地区位于小兴安岭南麓的汤原县大亮子河国家森林公园,及小兴安岭南麓延伸的山区的真菌区系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调查和深入研究,并对具有较高经济价值的野生大型真菌的种类进行了报道,指出桦褐孔菌在该地区的红松阔叶混交林中有较多分布。孙亚红等[14]报道了内蒙古根河市的野生大型经济真菌种,指出该地区有桦褐孔菌分布。

2桦褐孔菌的药理活性

2.1桦褐孔菌子实体及菌核的药理活性研究

2.1.1抗肿瘤作用(1)体外抗肿瘤作用。研究表明,桦褐孔菌多糖在体外可抑制肝癌SMMC[15]、肝癌HepG[16]、人卵巢癌SKOV3[17]和Jurkat、Daudi[18-19]细胞株增殖,其抗肿瘤机制在于可通过抑制细胞周期、干扰细胞新陈代谢、诱导细胞凋亡而达到抑制肿瘤细胞生长与增殖的作用。桦褐孔菌不同极性提取物可对抗人宫颈癌细胞[20]、B16F10鼠黑色素瘤细胞[21]、人结肠癌DLD-1细胞[22]、胃癌MGC-细胞[23]、人胃癌BGC-细胞[24]、Hela肿瘤细胞[25]的体外增殖。Taji等[26]从桦褐孔菌菌核中分离出的4种羊毛甾烷型三萜化合物中3B-hydroxylanosta-8,24-d-ien-21-al的体外抗癌活性最强。王立波等[27]发现桦褐孔菌成分Inotodiol可抑制人肺腺癌A细胞株的增殖。另外,韩国学者发现桦褐孔菌中含有的白桦脂酸对型癌细胞的抑制率高达70%[28]。(2)体内抗肿瘤作用。桦褐孔菌多糖对小鼠S肉瘤的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同时能降低血清一氧化氮合酶、一氧化氮含量及唾液酸浓度[29]。Youn等[30]研究的桦褐孔菌水提物4种给药方法中,接种肿瘤的同时腹腔注射给药的方法对B16F10鼠黑色素瘤的体内抑制作用最强。季峰[25]对桦褐孔菌的石油醚、丙酮、甲醇提取物及水相进行了抗小鼠体内S肉瘤试验,结果表明,提取物极性越大,其抗肿瘤作用越强。刘迎秋[31]研究了桦褐孔菌石油醚提取物对H22肿瘤细胞的体内抑制作用,结果指出mg/mL的桦褐孔菌石油醚提取物对H22肿瘤的抑制率高达%,抗肿瘤效果优于所选阳性药5-氟尿嘧啶,表明桦褐孔菌石油醚提取物可有效抑制H22肿瘤细胞的生长,并指出其抗肿瘤作用与增强免疫功能有关。Tomoko等[32]指出从桦褐孔菌菌核中分离得到的三萜类化合物inotodiol具有显著的对抗小鼠皮肤癌活性。

2.1.2抗氧化作用研究指出桦褐孔菌多糖、水提取物、乙醇提取物、乙酸乙酯提取物及桦褐孔菌中的多酚类物质均具有较强的清除自由基的能力[33-40]。有学者对桦褐孔菌几种提取物的抗氧化能力进行了比较,指出多酚提取物具有最强的抗氧化能力,三萜类和类固醇提取物其次,而多糖作用最弱[41]。高晗等[42]研究表明,桦褐孔菌多酚对食用油有很好的抗氧化作用,可显著延长其货架期。Hama等[43]指出桦褐孔菌中3B-hydroxylanosta-8,24-dien-21-al及inotodiol具有较强的抗诱变和抗氧化的作用,并证实桦褐孔菌醇具有较强的清除DPPH自由基的能力。回晶等[33]发现桦褐孔菌多糖具有防止细胞膜脂质过氧化的作用,可减轻线粒体肿胀的发生,抑制细胞的有丝分裂,增强过氧化氢酶的活性。也有学者指出,桦褐孔菌的水提液能引起乳酸脱氢酶、羟丁酸脱氢酶、苹果酸脱氢酶、谷胺酰转肽酶活性的降低,增强过氧化氢酶的活性,清除体内的自由基,保护细胞,延长传代细胞的分裂代数,增进细胞寿命[44]。Rasina[45]发现桦褐孔菌乙醇提取物能使受C-射线体外照射的小鼠平均寿命延长,使血液脂类过氧化物、血清修复蛋白与正常的老鼠水平几乎一致。梁丽雅[36-38]等提出桦褐孔菌抗氧化提取物及桦褐孔菌多酚可显著提高血清、肝及脑组织中的SOD、GSH-Px酶活性及TAOC值,显著降低上述组织中的MDA含量。Babitskaia[46]认为桦褐孔菌子实体中的黑色素(儿茶酚)也具有抗氧化和基因保护功能。

2.1.3降血糖作用孙军恩[47]试验结果证实,桦褐孔菌菌粉对于小鼠正常血糖、正常小鼠糖耐量无明显影响,而只对四氧嘧啶糖尿病小鼠具有降血糖效果。Mizuno等[48]证明桦褐孔菌菌核中的水溶性和非水溶性多糖对糖尿病小鼠都有降血糖作用,活性成分主要是B-葡聚糖、杂多糖和蛋白复合物。陈艳秋等[49]认为桦褐孔菌、桦褐孔菌菌核和菌丝体的多糖粗提物,对四氧嘧啶糖尿病小鼠均有降血糖作用,并且三者降糖效果无显著差异。张香花等[50]研究表明桦褐孔菌提取物对STZ诱导的糖尿病大鼠的胰岛、肝和肾组织损伤病变有一定的保护和修复作用。李天泽等[51-52]探讨了桦褐孔菌水提物对糖尿病豚鼠糖代谢机理的影响,指出其可能是通过增强GK表达、降低HMGCoA还原酶表达,同时增强葡萄糖激酶的表达,进而加强葡萄糖的分解代谢过程来实现降血糖作用。此外,还发现栓菌酸对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有效[7]。高愿军等[53]指出桦褐孔菌多糖口服液能促进胰岛素分泌,促进肝糖原合成,降低血乳酸含量,有效降低糖尿病小鼠血糖。

2.1.4抗病毒作用Toshiaki等[54]研究发现桦褐孔菌提取物Betal,3-DGiucan具有预防SARS病毒的作用,同时还有极强的抗HIV病毒的作用,并且与抗艾滋病的AZT、DDT等混用能提高疗效,减轻药物的副作用。Sakuma,李建光等[55-56]发现桦褐孔菌水溶性木质素衍生物及桦褐孔菌三萜化合物在体外可抑制HIV的增殖,其作用可能与抑制HIV逆转录酶和蛋白酶活性有关。另外日本学者报道,桦褐孔菌对0-大肠杆菌中毒有很好的治疗作用。Kahlos等[57]发现桦褐孔菌外表面黑色部分提取物在质量浓度为40Lg/mL时对人流感病毒A和B及马的流感病毒A有完全的活性,抗病毒成分主要是桦木醇、羽扇豆醇和真菌甾醇,这些成分主要在桦褐孔菌的外表面,而在内部含量很低。

2.1.5免疫调节作用Wasser等[58]研究发现桦褐孔菌的细胞组成和继发的新陈代谢都影响用药者的免疫系统,因此可被应用于多种疾病的治疗。另外,王伟等[59]通过溶血空斑和单核巨噬细胞吞噬功能试验发现桦褐孔菌多糖对小鼠免疫功能有促进作用。张泽生等[60]发现桦褐孔菌多糖可显著促进淋巴细胞转化,有效提高健康小鼠免疫器官指数、吞噬指数和血清溶血素含量。

2.1.6抗炎止痛作用Park等[61]证明桦褐孔菌甲醇提取物具有抗炎、止痛作用,其机制是通过下调核因子NF-JB,抑制iNOS、环氧化酶2(COX-2)表达而实现的。张旭等[62]从桦褐孔菌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3个羊毛脂烷型三萜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羊毛甾醇(1)、inotodiol(2)和trametenolicacid(3),化合物1,2,3在质量分数为10mg/kg时均能显著抑制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其中trametenolicacid(3)的抗炎活性最强。

2.1.7抑菌作用研究刘迎秋[3,31]对桦褐孔菌的水、甲醇、丙酮、氯仿、石油醚提取物及分离出的单体白桦脂醇针对大肠杆菌ERcat、大肠杆菌ATCC、大肠杆菌EnRi、金黄色葡萄球菌O41ermc、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的抑制细菌活性进行了检测,同时也研究了上述提取物对白色念珠菌JLC和白色念珠菌JLC的抑真菌作用。结果指出,桦褐孔菌甲醇提取物在质量浓度为10mg/mL和mg/mL时分别对大肠杆菌ERcat和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的抑制效果最为显著,质量浓度为10mg/mL的水提物对大肠杆菌ATCC可进行更有效地抑制,质量浓度为10mg/mL的石油醚提取物对O41ermc的抑菌效果最突出。供试提取物中,桦褐孔菌水提取物对白色念珠菌JLC和白色念珠菌JLC的抑菌效果极其显著,说明桦褐孔菌的抗真菌活性成分主要集中在这部分中。另外,谷妲[63]对栽培和野生桦褐孔菌菌核水提醇沉得上清液浓缩物对白色念珠菌/0和/0的抑菌效果进行研究,结果指出,二者质量浓度为10mg/mL时,对/0的抑菌率分别为%和%;质量浓度为40mg/mL时对/0的抑菌率分别为%和%,抑菌效果优于二者的粗水提物。说明桦褐孔菌的抗真菌活性成分主要集中在桦褐孔菌水提醇沉得上清液浓缩物中。

2.1.8保肝作用吴艳玲等[64]发现桦褐孔菌乙醇提取物对小鼠急性肝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宋志伟等[65]则提出桦褐孔菌石油醚及乙酸乙酯萃取物可降低急性肝损伤小鼠血清AST、ALT值,增加肝组织SOD、GSH-Px活性,减少MDA含量。

2.1.9抗弓形虫作用王明建等[66]报道了桦褐孔菌水提物具有延缓小鼠急性弓形虫感染病症发生的作用。李佳佳等[67-68]指出桦褐孔菌水煎剂、多糖、白桦脂醇在体外试验中均能抑制弓形虫的生长和繁殖,其中多糖组的抗虫效果优于其他组。此外,桦褐孔菌多糖可有效调节感染弓形虫小白鼠的CD4+T细胞百分数及CD4+/CD8+比值,并可有效减少弓形虫在小鼠脏器中的感染,达到抗弓形虫目的。而刘妍[69]试验指出,桦褐孔菌粗多糖可延长感染弓形虫小鼠的存活时间,并能明显提高小鼠血清、心、肝、肺中的SOD活性,可对抗氧化损伤;同时对染病小鼠的生殖机能及孕鼠的鼠胎发育具有保护作用。

2.2桦褐孔菌发酵产物的药理活性

2.2.1抗肿瘤作用(1)体外抗肿瘤作用。桦褐孔菌菌丝体和发酵液中的成分能对Hela细胞的M、G1和G2期有阻碍作用,其中发酵液对有丝分裂的阻碍作用是在M1和G2期,而菌丝体的作用是在M、G1和G2期[70]。Kim等[71]用菌丝体胞内多糖对人肝癌细胞Hur7、B16F10鼠黑色素瘤、人肺癌A细胞株、人胃癌细胞KAT-ó以及趋化因子-7人乳腺癌肿瘤进行了体外抗肿瘤研究,结果指出胞内多糖在体外只对人肝癌细胞Hur7和趋化因子-7人乳腺癌肿瘤具有抑制活性,对其他细胞株均无抑制作用。王金玲[72]发现菌丝体碱溶性粗多糖可在体外抑制人胃癌细胞SGC和人肺腺癌细胞SPC-A-1细胞株的增殖,而对人纤维肉瘤细胞HT无作用。孙勇[73]指出,桦褐孔菌发酵培养前24d发酵物浸膏基本无抗胃癌SGC细胞活性,27~42d发酵物浸膏均有抗胃癌细胞活性,其中以33d发酵物浸膏抗胃癌细胞活性最高,浓度Lg/mL时抑制率为%。也有学者报道了发酵液提取物IOFE对人肝HepG2细胞株和人胃癌细胞SGC均有体外抑制作用[74]。(2)体内抗肿瘤作用。林燕[75]通过构建小鼠S荷瘤模型研究指出,桦褐孔菌胞内多糖对S的抑制率为%~%,胞外多糖的抑瘤率为%~%,均与剂量呈正相关,环磷酰胺为%,三者各组分均能极显著抑制肿瘤生长。Kim等[76]通过体内试验证实桦褐孔菌菌丝体胞内多糖能显著增加黑素瘤B16F10小鼠的生命延长率,并且其抗肿瘤作用不是直接破坏肿瘤细胞而是通过免疫刺激来实现的。王金玲等[72,77]研究结果表明,桦褐孔菌胞外粗多糖及胞内外混合多糖对S和H22实体瘤及腹水瘤小鼠肿瘤均有抑制作用,并在抗肿瘤的同时提高了机体的免疫力。王兰英等[78]指出桦褐孔菌发酵液乙醇提取物对小鼠H22肝癌实体瘤的抑制率为44.15%。

2.2.2抗氧化作用Zheng等[79]发现桦褐孔菌菌丝体内总黄酮对多种自由基具有很强的清除能力。李婉珍等[80]提出桦褐孔菌发酵液甲醇提取物具有较强抗氧化能力。王金玲[72]指出,桦褐孔菌菌丝体胞内多糖、胞外多糖、胞内外混合多糖及发酵液浸膏多糖均具有清除自由基能力。此外,桦褐孔菌菌丝体、发酵液及发酵浸膏的各极性部位也都能较好地清除多种自由基。武永德[81]对桦褐孔菌发酵产物多糖与子实体多糖的抗氧化活性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显示:相同浓度下,子实体多糖对DPPH自由基和NO的清除活性要高于发酵产物多糖,而发酵产物多糖清除羟基自由基的活性及抗脂质过氧化的能力均强于子实体多糖。

2.2.3降血糖作用Sun等[82]研究结果表明,桦褐孔菌液体深层发酵产物具有显著降低四氧嘧啶诱导的糖尿病小鼠的高血糖、脂质过氧化、抗氧化的作用。Cha等[83]报道发酵的桦褐孔菌对肥胖引起的非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小鼠起到一定的治疗作用。Mizuno等[48]证明桦褐孔菌菌丝多糖有降低血糖的作用,在给小鼠注射了该多糖之后其降低血糖的作用维持了3~48h。另据报道,桦褐孔菌发酵液干物质乙醇提取物可修复糖尿病对小鼠胰腺组织的损害[84]。

2.2.4抗病毒作用Sakuma[55]研究发现桦褐孔菌菌丝体有强的抵制巨细胞形成的活性,在质量浓度为35Lg/mL时可阻止HIV的感染,能有效激活淋巴细胞,且毒性很低。

2.2.5免疫调节作用Kim等[71]研究发现,桦褐孔菌菌丝体多糖可强烈激活与B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有关的体液免疫,他们认为高分子量B-葡聚糖比较低分子量B-葡聚糖更具有活性,菌丝体多糖分子量为1kD时活性高,经蛋白水解酶处理后,其活性无变化,表示蛋白多糖中蛋白质不影响免疫活性。Zheng等[85]研究发现桦褐孔菌发酵液中的酚类化合物能够显著提高由环磷酰胺诱导的试验小鼠体质量、脾脏指数的下降和外周淋巴细胞的生存能力。武永德[81]在人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增殖试验中,证明桦褐孔菌发酵产物多糖和子实体多糖均具有一定的增殖活性,其中子实体的增殖活性强于发酵产物。子实体多糖在不同的浓度下对细胞因子TNF-A的作用不同,对细胞因子IFN-C的作用相同,而发酵产物多糖在不同的浓度下对2种细胞因子均表现出较强的清除活性。

2.2.6抗血小板凝聚作用Hyun等[86]首次报道了有关桦褐孔菌菌丝体中酚类物质的抗血小板作用。另有研究发现,在55种蘑菇菌丝体或子实体的水、乙醇提取物中,桦褐孔菌ASI菌丝体乙醇提取物抑制血小板聚集活性最高(81.2%),水提取物抑制血小板聚集活性为26.2%,提取物进一步提纯后得到的血小板聚集抑制因子是一个分子量为D的三肽,序列是色氨酸-甘氨酸-半胱氨酸,肠道吸收更有效,因此其是抗血栓的功能食品。

2.3其他药理作用

刘迎秋[31]研究了桦褐孔菌石油醚提取物、氯仿提取物、丙酮提取物、甲醇提取物、水提物、白桦脂醇这6种组分对小鼠脾虚模型的治疗作用,证实了桦褐孔菌对大黄诱导的消化系统功能低下引起的各种症状均有很好的治疗效果,且证实桦褐孔菌石油醚提取物中的健脾活性成分为白桦脂醇。延光海等[87]等提出桦褐孔菌对哮喘小鼠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p38MAPK磷酸化、调节IL-4/IFN-C平衡失调、减轻炎症细胞浸润有关。张泽生等[88]发现桦褐孔菌提取物可降低高尿酸血症模型大鼠血清尿酸水平,减轻尿酸性肾损伤。Hama等[89-90]研究证实了桦褐孔菌的主要抗突变物质基础为3B-hydroxy-lanosta-8,24-d-ien-21-all和inotodiol。延光海等[91]指出桦褐孔菌乙醇提取物明显抑制了大鼠皮肤伊文思蓝渗出,对IgE诱导肥大细胞的细胞内钙摄入、组胺以及TNF-A、IL-6的释放有剂量依赖抑制作用,表明桦褐孔菌乙醇提取物具有一定的抗过敏作用。有研究报道桦褐孔菌多糖及水煎剂均具有显著的调节血脂的作用[92-95],临床研究认为桦褐孔菌可降低高血压病患者的血压并减轻症状,与常规应用的降压药合用有协调作用,使血压更易控制且平稳,并且使高血压患者的自觉症状得到改善。此外,桦褐孔菌还可用于配合恶性肿瘤患者的放疗、化疗,增强病人的耐受性,减轻毒副作用。桦褐孔菌在俄罗斯还作为疼痛缓解剂、滋补剂使用[96],也有人指出桦褐孔菌可以抗辐射,治疗呕吐、腹泻,增加食欲以及抗失眠等。民间还应用桦褐孔菌治疗结核病、心脏病、蛔虫病、十二指肠溃疡、肝炎、胃炎、肾炎,对因不合理的饮食而导致的骨质方面的疾病也有良好的预防和治疗作用。

3展望

现有资源调查结果表明,桦褐孔菌在我国少数地区有少量的分布,并且其野生资源已经陷入濒危状态。然而,目前只能在国内真菌资源的调查研究中获取桦褐孔菌的资源信息,所以桦褐孔菌资源保护的当务之急应是尽快进行更全面、更有针对性的资源调查,以使保护措施覆盖的范围更加完整。具体调查工作应包括:成立专门针对桦褐孔菌资源调查的专业团队,对我国境内北纬40b~50b的吉林、黑龙江、内蒙古、辽宁、河北、甘肃、新疆等地区的自然保护区、原始森林、国家森林公园进行全面调查;调查方法不能单一片面地依靠野外调查,而要将野外调查、市场调查、民间调查及文献整理有机结合起来,增加调查结果的完整性和可靠性;调查过程中要注意利用数码摄像等手段详细记录其生长的时间、地点、数量、海拔及植被类型等,并做好跟踪监测工作;全面系统密集的调查工作应持续5~10年。现阶段桦褐孔菌的人工栽培仅仅取得有限的成功,重复性差,不可盲目进行,还需要做大量的研究和试验工作,要达到人工培养的规模化或产业化,路程还十分遥远。然而对濒危野生资源的保护也限制了桦褐孔菌这一珍贵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根据本文对野生桦褐孔菌与桦褐孔菌发酵产物药理活性的综述,我们可以看到桦褐孔菌发酵产物与其野生资源具有相同或相似的药理活性,在某些方面发酵产物的药用疗效甚至优于子实体及菌核,这对桦褐孔菌的进一步研究和开发具有重要的意义。而现有报道对桦褐孔菌的深入研究主要集中在抗肿瘤、降血糖及免疫调节作用方面,而对其他药理作用的研究尚处在起步阶段,对于更深层次机制的研究仍有待进一步探讨。此外,国内外文献对民间应用中提到的桦褐孔菌对消化系统炎症、溃疡以及不能手术医治的各种癌症的治疗作用尚无相关的研究报道。因此,对于民间应用的有效成分及作用机制的研究仍存在很多问题,需要进一步试验和探索。同时,对桦褐孔菌资源深入调查之后,可对不同产地之间的野生资源及其分离出来的发酵产物的药理活性及有效成分含量的差异进行比较,从而对桦褐孔菌这一菌物药的道地性进行评价,筛选出具有最佳相关药用价值的桦褐孔菌及其产地,为人工栽培条件的筛选及疗效最优的桦褐孔菌药品、保健食品的开发提供更多更有利的依据。目前桦褐孔菌已经作为多种保健饮料、调味品、饼干等的辅助品,并且茶剂、面条制品、酸奶、胶囊以及针剂等产品也相继问世,相信通过大规模的发酵生产解决原料来源问题的桦褐孔菌将在医药和保健领域有着更加广泛的应用前景,也将为人类的健康做出更大的贡献。









































杭州最好的白癜风医院
北京什么地方治疗白癜风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ingshunzaoye.com/wyzl/756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公司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