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萎缩性胃炎占慢性胃炎的10%~20%,多见于中老年人,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上升。胃镜检查和胃黏膜活检是最为可靠的诊断方法。萎缩性胃炎胃镜下能见到胃粘膜颜色变淡、粘膜变薄、粘膜皱襞减少或消失、粘膜下血管透见、表面粗糙不平,呈颗粒状或结节状等表现。在显微镜下看,看到胃黏膜腺体的萎缩。
1.幽门螺旋杆菌感染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是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最主要的病因,二者的关系符合Koch提出的确定病原体为感染性疾病病因的4项基本要求,即该病原体存在于该病的患者中,病原体的分布与体内病变分布一致,清除病原体后疾病可好转,在动物模型中该病原体可诱发与人相似的疾病。研究表明,80%~95%的慢性活动性胃炎患者胃黏膜中有幽门螺旋杆菌幽门螺旋杆菌感染,5%~20%的幽门螺旋杆菌阴性率反映了慢性胃炎病因的多样性。幽门螺旋杆菌相关胃炎者,幽门螺旋杆菌胃内分布与炎症分布一致,根除幽门螺旋杆菌可使胃黏膜炎症消退。一般中性粒细胞消退较快,但淋巴细胞、浆细胞消退需要较长时间。在志愿者和动物模型中的研究已证实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可引起胃炎。
幽门螺旋杆菌具有鞭毛,能在胃内穿过黏液层移向胃黏膜,其所分泌的黏附素能使其贴紧上皮细胞,幽门螺旋杆菌释放尿素酶可分解尿素产生NH3,从而保持细菌周围中性环境。幽门螺旋杆菌的这些特点有利于使其在胃黏膜表面定植,通过产氨作用、分泌空泡毒素A(VacA)等物质而引起细胞损害。其细胞毒索相关基因(CagA)蛋白能引起强烈的炎症反应,其菌体胞壁还可作为抗原诱导免疫反应,这些因素的长期存在导致胃黏膜的慢性炎症。
幽门螺旋杆菌相关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有两种突出的类型:胃窦为主全胃炎和胃体为主全胃炎。前者胃酸分泌可增加,因而增加了十二指肠溃疡发生的危险性;后者胃酸分泌减少,使胃溃疡和胃癌发生的危险性增加。
2.其他因素
幽门括约肌功能不全时含胆汁和胰液的十二指肠液反流入胃,可削弱胃黏膜屏障功能,使胃黏膜受到消化液的作用,产生炎症、糜烂、出血和上皮化生等病变。其他外源因素,如酗酒、服用NSAID等药物、某些刺激性食物等均可反复损伤胃黏膜。理论上这些因素均可各自或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协同作用而引起或加重胃黏膜慢性炎症,但目前尚缺乏系统研究的证据。
胃黏膜腺体减少了,减少了以后影响了胃的消化功能,所以容易出现消化不良、腹胀、食欲差等不适。萎缩性胃炎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病变,是在浅表性胃炎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目前认为,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萎缩性胃炎可以看作是各种因素引起胃黏膜病变的最后结局。
幽门杆菌感染:幽门螺杆菌是一种居住在胃黏膜下的细菌,会使胃粘膜受到损害,而造成溃疡、出血等症状。
年龄:慢性胃炎的发生与年龄呈显著的正相关。年龄愈大,胃黏膜“抵抗力”也愈差,容易受外界不利因素的影响而造成损伤。
不健康生活习惯:吸烟、饮酒严重吸烟者胃炎的发生率可升高。研究发现,每天吸烟20支以上的人,40%可发生胃黏膜炎症。嗜酒者易患浅表性胃炎,若长期持续不停损伤,可发展为慢性萎缩性胃炎。
所以预防、治疗萎缩性胃炎也是从这几大原因入手:
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的治疗目的是缓解消化不良症状和改善胃黏膜炎症。治疗应尽可能针对病因,遵循个体化原则,对无症状、幽门螺旋杆菌阴性的非萎缩性胃炎的患者无需特殊治疗。
(一)关于根除幽门螺旋杆菌
前已述及,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的主要症状为消化不良,其症状应归属于功能性消化不良范畴。目前国内、外均推荐对幽门螺旋杆菌阳性的功能性消化不良行根除治疗。因此,有消化不良症状的幽门螺旋杆菌阳性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患者均应根除幽门螺旋杆菌。大量研究结果表明,根除幽门螺旋杆菌可使胃黏膜组织学得到改善;对预防消化性溃疡和胃癌等有重要意义;对改善或消除消化不良症状具有费用疗效比优势。
(二)关于消化不良症状的治疗
由于临床症状与慢性非萎缩性胃炎之间并不存在明确关系,因此,对症状治疗事实上属于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经验性治疗。慢性胃炎伴胆汁反流者可应用促动力药(如多潘立酮)和(或)有结合胆酸作用的胃黏膜保护剂(如铝碳酸镁制剂)。有胃黏膜糜烂和(或)以反酸、上腹痛等症状为主者,可根据病情或症状严重程度选用抗酸剂、H2受体拮抗剂或质子泵抑制剂(PPI)。促动力药如多潘立酮、莫沙必利及盐酸伊托必利等可用于上腹饱胀、恶心或呕吐等为主要症状者。胃黏膜保护剂如硫糖铝、瑞巴派特、替普瑞酮、吉法酯、依卡倍特及铝碳酸镁等适用于有胆汁反流、胃黏膜损害和(或)症状明显者。抗抑郁药或抗焦虑药可用于有明显精神因素的慢性胃炎伴消化不良症状患者。中药治疗可拓宽慢性胃炎的治疗途径。上述药物除具对症治疗作用外,对胃黏膜上皮修复及炎症也可能具有一定作用。
萎缩性胃炎患者,不论其病因如何,均应做到饮食规律,戒烟、忌酒,避免过咸、浓茶、咖啡、腌制食物等常见易“伤胃”的行为,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避免或调整使用损害胃粘膜的药物如阿斯匹林、消炎痛、激素等“止痛消炎药物。
主要是缓解消化不良症状,方法颇多,包括:抑酸、胃粘膜保护剂、胃粘膜营养剂等。
萎缩性胃炎是“胃病”恶变的温床,萎缩性胃炎患者会发生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癌变等。因此萎缩性胃炎患者需要定期复查胃镜:如果病变范围小、没有肠上皮化生,年龄较小,3-5年左右复查胃镜;如果年龄大、病变范围广、胃镜发现异型增生等,则因相应缩短复查时间。对异型增生的治疗:异型增生是胃癌的癌前病变,对重度异型增生应该预防性手术,目前多采用内镜下粘膜切除术。
有人觉得萎缩性胃炎比较顽固,难以治愈,其实与治疗不规范有关。
不规范治疗:有些朋友不按医嘱用药或自行乱用药,常常导致幽门螺杆菌未一次歼灭,导致其复发或耐药。
好了伤疤忘了疼:也有些人症状有所缓解,思想上也放松了警惕,依旧嗜烟酗酒、嗜食辛辣刺激性食物等,萎缩性胃炎难免卷土重来,甚至会逐步加重。最终导致每次复查胃镜依然是萎缩性胃炎。
病因不清,盲目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有两类,一类与自身免疫相关,另一类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烟酒刺激、反流性胃炎等相关,如不查明原因,在治疗上缺乏针对性,就达不到较好治疗效果。对自身免疫性的萎缩性胃炎目前尚无特异治疗,伴有恶性贫血时给予注射维生素B12。
发现了萎缩性胃炎越早治疗效果越好,若不坚持治疗或复查继续原先“伤胃”的生活,非要等到出现了肠上皮化生和不典型增生才重视岂不是自欺欺人,要知道轻、中度萎缩性胃炎经治疗多数还是可逆的,而重度萎缩性胃炎可逆性很小。
坚持规范治疗与复查萎缩性胃炎发展成胃癌概率非常低。且定期复查才能在癌前病变期就进行及时处理,就避免了癌变出现了自己都不知道的懊恼,正规诊治与复查才是消除忧虑的最好方法。
有胃肠道疾病的医院咨询治疗,以免耽误病情,损害我们的健康生活
巴医院,市、区、旗县(职工、居民医保,农村合作医疗)医院,同仁堂草药巴彦淖医院。无痛胃镜、肠镜轻松检查
白癜风能治了吗白癜风专病专治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ingshunzaoye.com/wywq/wywq/86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