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多数人心目中,胆囊是个小器官,没什么大作用,所以对胆囊结石这个外科常见病,多选择胆囊切除手术,以为这样可以一劳永逸。做过胆囊切除手术的人,常常笑称自己是“无胆英雄”,但现实却并非如此轻松。王曦晨主任提醒,切除胆囊后容易出现消化不良、反流性胃炎、结肠癌发病率升高等后遗症,会严重影响患者日后的生活质量。
胆囊一切了之结石还会再长
两年前,王女士患有胆囊结石,因腹部突然剧烈疼痛急性发作,故选择了胆囊切除。谁知半年后便经常出现拉肚子的症状,还胀得难受,非常痛苦,虽然没有了胆囊不会生长结石,却发现结石长到了胆总管里,病情变得更复杂。
“我以为切了胆就万事大吉了,没想到这一切不仅害得我经常拉肚子,还害得我胆总管里面也长了结石!”医院成功清除胆总管内结石的王女士,回忆起自己两年前选择胆囊切除术的事情仍后悔不已,她表示,如果能重新选择,一定会保住胆囊。
王曦晨主任表示,受传统观念影响,很多患者都会直接选择切除胆囊,来治疗胆结石。但实际上,胆囊具有重要的消化、处理肝胆汁、浓缩胆汁的功能,是人体不能替代的消化和免疫器官。据统计,切胆后九成患者都出现不同程度的消化不良或反流性胃炎;更有七成的病例发生胆总管结石,大肠癌的发病率也高出常人很多倍。这意味着,切胆后,结石长不进胆囊了,但是胆总管结石和其他的并发症会随即而来。
小胆囊大作用保胆取石更科学
“胆囊就像是河流中的湖泊,能起到调节、缓冲水流的作用。”王曦晨主任说到,在胆囊切除以后,胆管内的流体压力失去了胆囊的缓冲作用,压力增大,从而发生漩涡或湍流,这是形成胆管结石的重要原因。有研究报告指出,切除胆囊后,胆总管结石和肝内胆管结石的发病率会上升。医院收诊此类患者中,多数与胆囊切除有关系。
“胆囊切除避免了胆囊结石的复发,却增加了胆总管结石和肝内胆管结石的发病几率。”王曦晨主任指出,这种做法忽略了胆囊功能的重要性,可能犯下“丢了西瓜捡芝麻”的错误。相比胆囊内的结石,胆总管结石更加危险,尤其是肝内胆管结石,容易引起严重并发症,而且治疗难度更大,并可能造成部分肝脏切除。
因此,治疗胆囊结石需要从保胆囊健康的角度出发,切勿轻易盲目地做胆囊切除。另外,已切除胆囊的患者,医院做肝胆彩超复查,谨防结石再次长进胆总管或肝内胆管里。
保胆还是切胆因人而异
“胆囊如果已经因化脓、萎缩、感染、穿孔等失去功能,或胆囊管存在无法取出的结石时,还是有必要切除胆囊。”王主任说,胆结石患者如果胆囊功能尚存,就应尽量选择保胆取石。目前,肝胆结石等疾病大部分都可采用微创保胆取石术治疗,此种疗法具有创伤小、痛苦少、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特点。
最后提醒胆结石患者,如想成功保胆取石,一定要在胆囊功能遭受到破坏之前接受治疗,不要拖延而贻误最佳治疗时机,以致失去了保胆取石的机会。此外,术后合理饮食,少吃高胆固醇食物,是预防结石复发关键。
白癜风初期如何治疗贵阳治白癜风最好的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