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做过胃镜后都会被告知有慢性胃炎,但是什么是慢性胃炎?今天我们一起通过下面5个问题来简单了解一下慢性胃炎。
什么是慢性胃炎?
慢性胃炎是由各种病因引起的胃黏膜慢性炎症。一般慢性胃炎可分为慢性非萎缩性胃炎(以前称为:慢性浅表性胃炎)和慢性萎缩性胃炎两大基本类型。
慢性胃炎的诊断需要医生根据你的症状和病史进行综合判断,必要时需要进行一些检查:如需根据胃镜下肉眼观察或利用特殊成像方法所见的黏膜炎性变化情况,并结合病理检查结果才能作出最终诊断。
慢性胃炎都有何症状?原图来源于qsota网站
多数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病人无任何症状,少数可表现为上腹痛或不适、腹胀、早饱、恶心、嗳气等非特异性表现。一些慢性萎缩性胃炎可表现为上腹部烧灼感、恶心、嗳气(打嗝)、便秘或腹泻等。伴有胃黏膜糜烂的病人,可出现少量或大量上消化道出血,即表现为黑便、呕血的症状,长期少量出血可引起缺铁性贫血。
胃体萎缩性胃炎可出现恶性贫血、常有全身衰弱、疲软、神情淡漠、隐性黄疸等。
出现慢性胃炎的原因是什么?
一般常见的引起慢性胃炎的原因有:
1.幽门螺杆菌感染:大部分的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缘于幽门螺杆菌感染,幽门螺杆菌可存活于胃及十二指肠内,年,澳大利亚学者巴里·马歇尔和鲁宾·沃伦证明了该细菌感染胃部会导致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甚至胃癌,并因此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2.药物相关性粘膜损伤:如布洛芬和阿司匹林。
3.持续高强度压力:很多人知道压力大容易导致应激性溃疡,但到底为什么会这样?
人在面临危险或者压力的时候,会分泌大量的血管活性药物,肾上腺素多巴胺之类的物质,这些物质在神经系统的作用下作用于人体,会优先把血流供应大脑,心脏和肌肉,但相对会导致一些外周器官,如胃、肾脏等供血减少,而长期反复的胃缺血,就会引起胃黏膜的损害。
4.胆汁和其他碱性肠液反流:胆汁和十二指肠液反流入胃,可削弱胃黏膜屏障功能,使胃黏膜受到消化液作用,产生炎症、糜烂出血等病变。
什么情况下容易患慢性胃炎?图片来源于authoritynutrition网站
慢性胃炎与生活方式和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有以下饮食习惯的人更容易患慢性胃炎:
1.脂肪、油、柑橘类水果、咖啡,此外,长期饮酒也会增加慢性胃炎的风险。
2.紧张的生活方式或愤怒、痛苦的经历也会增加你胃中胃酸的分泌。如果你免疫力低下或罹患某些疾病如克罗恩病,那么你患慢性胃炎的风险也会升高。
慢性胃炎患者应如何进行饮食调节及治疗?
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无论什么病因引起的,均因戒烟、酒,避免使用损害胃黏膜的药物,及避免对胃黏膜有刺激的食物和饮料,如过于辛辣、咸、过热、过冷的食物和浓茶、咖啡等。
规律饮食,少吃油炸、烟熏、腌制食物;不吃变质、过期的食物;多吃新鲜水果蔬菜和水果,保证足够的蛋白质、维生素(如维生素C和叶酸等)及铁质摄入,精神上保持乐观。
慢性胃炎较为常见,不是所有慢性胃炎都需要药物治疗,评估利害后可根据医生要求服用相关药物,比如:尤其是幽门螺杆菌的根除治疗,应严格遵照医生的医嘱进行。因其他病因引起的慢性胃炎,医生可能会根据你的病情给你开胃黏膜保护剂和/或抗酸药,或其他治疗手段,以缓解消化不良症状和改善胃黏膜炎症。
参考文献:
林三仁.《消化内科学高级教程》.人民军医出版社,.-.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白癜风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