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孙芳红(山医院)曲爱华(医院)
来源:论著·临床辅助检查
目的:观察并探讨慢性萎缩性胃炎内镜检查与病理诊断结果关系。方法:收治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例,回顾性分析临床资料,计算内镜检查与病理诊断符合率,比较内镜下表现与病理学结果等。结果:本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例中经病理诊断证实93例,临床诊断符合率69.9%;胃镜下见胃黏膜变薄和白相为主17例,其中病理诊断为慢性萎缩性胃炎12例(70.6%);胃镜下见胃黏膜粗糙60例,其中病理诊断为慢性萎缩性胃炎41例(68.3%);胃镜下见胃黏膜变薄、白相为主及黏膜粗糙者共56例,其中病理诊断为慢性萎缩性胃炎53例(94.6%);3种内镜下所见表现慢性萎缩性胃炎病理诊断符合率组间比较差异显着(P<0.05)。结论:内镜检查胃黏膜变薄、白相为主及黏膜粗糙与慢性萎缩性胃炎病理诊断密切相关;内镜检查与病理诊断相结合能够有效提高临床诊断准确率。
慢性萎缩性胃炎作为临床多发消化系统疾病,是指以胃部黏膜腺体萎缩为主要特征的一类慢性炎症[1,2],被认为是胃癌常见癌前病变之一,特别是伴有异型增生及肠上皮化生[3]。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预防癌前病变进展,改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4]。临床内镜检查近年来被广泛应用到胃部疾病诊断中来,其与病理诊断符合情况如何,国内报道多有不同[5~7]。年5月~年12月收治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例,回顾性分析临床资料,比较内镜检查与病理诊断符合率及内镜下表现与病理学结果比较情况等,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年5月~年12月收治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例,男75例,女58例,年龄25~69岁,平均63.5±6.7岁,内镜下表现为胃黏膜变薄和白相为主17例,表现为胃黏膜粗糙60例,表现为胃黏膜变薄、白相为主及黏膜粗糙56例;全部患者均排除胃十二指肠溃疡,肿瘤等其他消化道疾病。
1.1方法
⑴内镜检查:采用电子内窥镜直视患者胃部,观察表现:①胃黏膜变薄,主要为黏膜皱襞变薄平;②白相为主,血管暴露、透明可见,黏膜红白相间,并以白相为主;③黏膜粗糙,黏膜壁粗糙,呈颗粒或结节状,表面不平;于胃黏膜病变部位取5~6块标本送病理诊断。
⑵病理诊断:内镜活检标本首先采用10%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固定,常规HE染色,镜下病理医师阅片诊断,参照年全国慢性胃炎研讨会公识意见中慢性萎缩性胃炎病理学诊断标准[8]。
1.2观察指标
计算临床内镜检查与病理诊断符合率,同时比较内镜下表现与病理学结果关系,进行统计学分析。统计学处理:使用SPSS1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慢性萎缩性胃炎内镜检查与病理诊断符合率:本组内镜下诊断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例中经病理诊断证实93例,临床诊断符合率69.9%,其中伴有异型增生16例,伴有肠上皮化生42例。慢性萎缩性胃炎内镜下表现与病理学结果比较情况:胃镜下见胃黏膜变薄和白相为主17例,其中病理诊断为慢性萎缩性胃炎12例(70.6%),异型增生4例(23.5%),肠上皮化生10例(58.8%);胃镜下见胃黏膜粗糙60例,其中病理诊断为慢性萎缩性胃炎41例(68.3%),异型增生34例(56.7%),肠上皮化生37例(61.7%);胃镜下见胃黏膜变薄、白相为主及黏膜粗糙56例,其中病理诊断为慢性萎缩性胃炎53例(94.6%),异型增生30例(53.4%),肠上皮化生28例(50.0%)。三种内镜下所见表现慢性萎缩性胃炎病理诊断符合率组间比较差异有显着性(P<0.05),其中可见黏膜变薄+白相为主+黏膜粗糙者病理诊断符合率明显高于其他两种表现。
3、讨论
临床研究表明,慢性萎缩性胃炎发病与遗传、饮食、幽门螺杆菌感染及年龄因素密切相关;10%~15%中及重度慢性萎缩性胃炎可发展为胃癌;随着消化科内镜技术发展与成熟,慢性萎缩性胃炎内镜检查被越来越多的采用;其与病理诊断相结合被认为是临床诊断CAG“金标准”。本次研究显示,内镜下诊断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例中经病理诊断证实93例,临床诊断符合率69.9%;内镜检查与病理诊断符合率不高,这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内镜下黏膜白相为主易受患者年龄、体温、血红蛋白水平,胃内充气及操作医师主观经验影响;活检部位钳取深度及准确度;以及病理包埋、切片过程中是否规范操作,有无切出足够数量片子,有无切到病变位置;病理医师阅片经验是否丰富,对于慢性萎缩性胃炎类型,分期是否熟悉等。同时本次研究显示胃镜下见胃黏膜变薄和白相为主17例,其中病理诊断为慢性萎缩性胃炎12例(70.6%);胃镜下见胃黏膜粗糙60例,其中病理诊断为慢性萎缩性胃炎41例(68.3%);胃镜下见胃黏膜变薄、白相为主及黏膜粗糙56例,其中病理诊断为慢性萎缩性胃炎53例(94.6%)。三种内镜下所见表现慢性萎缩性胃炎病理诊断符合率组间比较差异有显着性(P<0.05)。说明胃镜下可同时观察到多种胃黏膜表现,仅一种表现的存在皆不能确定或排除慢性萎缩性胃炎。
综上所述,内镜检查胃黏膜变薄、白相为主及黏膜粗糙与慢性萎缩性胃炎病理诊断密切相关;内镜检查与病理诊断相结合能够有效提高临床诊断准确率。
参考文献:
[1]王砺利。慢性萎缩性胃炎内镜诊断与病理结果比照分析[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9(5):61-62.
[2]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全国慢性胃炎研讨会共识意见[J].中华消化杂志,,20:.
[3]高淑华。内镜诊断慢性萎缩性胃炎与病理分析[J].中国医疗前沿,,6(6):79-80.
[4]石磊,李文,赵卫川,范君度。慢性萎缩性胃炎内镜与病理诊断的相关性研究[J].中华消化内镜杂志,,21:83-85.
[5]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分会。慢性胃炎的内镜分型分级标准及治疗的试行意见[J].中华消化内镜,,21(2):77-78.
[6]滕忠平。慢性萎缩性胃炎胃镜表现与病理诊断结果的临床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4(19):.
[7]刘仕鹏。内镜与病理诊断慢性萎缩性胃炎对照分析[J].中国基层医药,,13(11):-.
[8]陈灏珠,主编。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9]贾万奇,吴成甫,尹泊。慢性萎缩性胃炎胃镜诊断与病理诊断的相关性分析[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15(1):61-62.
[10]张群雄。慢性萎缩性胃炎内镜检查与病理诊断结果比较[J].中国交通医学杂志,,19(5):-.
[11]王玉波,杨玉琼,刘陈,等。慢性萎缩性胃炎内镜表现与病理诊断对比分析[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13(12):-.
[12]高建,沈鼎明,沈薇。慢性萎缩性胃炎胃镜和病理诊断的相关性探讨[J].重庆医学,,34(12):-.
[13]孙良华,李群,孙永红,等。慢性萎缩性胃炎例胃镜与病理诊断的对照分析[J].潍坊医学院学报,,29(3):-.
[14]王沧海,于永征,于中麟,等。放大内镜对胃黏膜肠上皮化生及萎缩的观察研究[J].中华消化内镜杂志,,22(3):-.
[15]黄永辉,周丽雅,林三仁,等。胃黏膜萎缩、肠上皮化生及异型增生的放大内镜表现及其诊断价值[J].中华消化内镜杂志,,22(4):-.
一键推送优秀病例,看病例,在这里:
为你寻找最适合的工作,私人定制,我们更专业: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北京治疗白癜风的专业医院氮芥酒精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