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
寒
“十二月节,月初寒尚小,故云,月半则大矣。”
——《月令七十二侯集解》
我国古代将小寒分为三候(每候5天):
阳气已动,大雁开始向北迁移。
喜鹊此时感觉到阳气而开始筑巢。
野鸡也感到了阳气的滋长而鸣叫。
寒的特点和分类
寒---特点
寒为阴邪,易伤阳气
老话讲“人活一口气”,这一口气,便是人体内的真阳之气。阳气是人体内的能量,是维持身体正常运转的动力。阳气充足的人,活力四射,积极、乐观、向上。若阳气不足,人便会表现为精神萎靡、懒散,情绪低落、悲观,抵抗力低下,易生病,缺乏生命力等现象。所以在小寒节气,我们一定要把阳气培补起来,不让它被寒邪所伤。
寒性凝滞
冬天,水遇寒成冰,此为凝滞。同为液体,人体里的气血津液,遇到外界寒气的侵袭,血管收缩,血液循环同样会缓慢下来,形成凝滞甚至堵塞,不通而痛,从而引发心脑血管疾病及女性宫寒痛经等一系列问题。
寒性收引
寒性收引,引起人体气机收敛,而使毛孔腠理收缩紧闭,汗孔不开,即便剧烈运动也不易出汗,使寒气郁结于体内,无法发散。另一表现是经络筋脉收缩,造成气血不通,在寒冷的情况下极易出现抽筋的现象。
寒---分类
外寒
外寒,即外感风寒,它与温度的变化直接相关,同时,寒邪通常与风邪、湿邪共同作用于人体,成为人体健康的杀手。
我们都知道,严寒的冬季及季节转换的时候是寒邪肆虐的高发时段,阳气不足、抵抗力弱的人通常很难抵抗低温的侵袭及气温的急骤变化,极易受阴邪所伤。而如今,夏天的空调环境也成为人们受寒邪所伤的“重灾区”,因为在夏天,人体的腠理毛孔是打开的,风寒之邪可长驱直入,直达体内,伤人于无形。
内寒
内寒,通常是由不正确的生活方式引起的,比如:
长年喝冷饮,吃冰棍
怕热贪凉
经常熬夜
性生活过度
内寒一般都是肾阳不足导致的阳虚所致。上列的不良生活方式都会在不知不觉中暗耗肾阳,使体内阳气逐渐亏虚。
若想消除内寒,要从培补内在阳气入手。如果能把体内的火炉烧得暖暖的,那么阴寒之气自然就失去了生存的空间。
节气饮食
1、饮食应减甘增苦
小寒因处隆冬,土气旺,肾气弱,因此,饮食方面宜减甘增苦,补心助肺,调理肾脏。所谓“三九补一冬”,但小寒时切记不可大补。在饮食上可多吃羊肉、牛肉、芝麻、核桃、杏仁、瓜子、花生、松子、葡萄干等,也可结合药膳进行调补。
2、忌食生冷辛辣
冬天天气本身就很寒冷,一些生冷的食物寒性更大。在这个时候吃的话容易直接刺激胃部,使得它不正常的收缩,轻则引起食欲不振,重则还可能会导致呕吐、抵抗力降低等等。同理,辛辣的食物一样是具有强刺激性的,大量食用容易导致急性胃炎的发生。
3、规律进食
本身胃不舒服的人,进入冬季后胃就更容易发病,如果再不能饮食规律的话,就更容易引起胃酸分泌异常,加重胃部的负担。因此,每天按时有规律的吃饭才是最佳的保胃措施。如果不能一天三顿正点进食的话,可以改为一天5-6次,分次进食,一次少量,只要是每天有规律的即可。这样不仅可以保护我们的肠胃,还不会耽误到其他的事情。
4、吃软不吃硬
有胃病的朋友都知道,胃部敏感的时候,如果吃了一些“硬菜”,比如大鱼大肉等,就会觉得很不舒服。确实,正因如此,对于肠胃的保护,我们应该采取软兵政策。粥、面条、热牛奶等等都是不错的选择。当然,除此之外,在饮食制作过程中,也应该尽量选择蒸、煮、烩、炖等烹饪方法,以减少对胃粘膜的刺激。
素炒三丝
配料:干冬菇1.5两,青椒2个,胡萝卜1根,植物油、白糖、黄酒、味精、盐、水淀粉、鲜汤麻油适量。
做法:冬菇水发洗净,挤干水分,切成细条,胡萝卜、青椒洗净切丝。锅内放油烧热,将三丝入锅煸炒后,放黄酒、糖、再煸炒,然后加鲜汤、盐,待汤烧开后加味精,用淀粉勾芡,淋上麻油,盛入盘内即可。
功效:健脾化滞,润燥。
饮食禁忌:狗肉忌与绿豆,杏仁,菱角同食。患有顽固性皮肤瘙痒症者忌食香菇。
丝瓜西红柿粥
配料:丝瓜克,西红柿3个,粳米克,葱姜末、盐、味精适量。
做法:丝瓜洗净去皮,切小片西红柿洗净切小块备用。粳米洗净放入锅内,倒入适量清水置火上煮沸,改文火煮至八成熟,放入丝瓜、葱姜末、盐煮至粥熟,放西红柿、味精稍炖即成。
功效:清热,化痰止咳,生津除烦;患有痤疮的人可长期食用。
葱姜水
做法:用四五段葱白,五六片生姜,加入适量水,煮开后再煮十分钟,即可饮用。
功效:生姜可发散外寒,葱白辛窜通窍。葱姜水可有效驱散外感风寒。
干姜大枣茶
做法:干姜3克,大枣两枚,红糖一勺,煮水喝。
功效:此茶饮可改善脾胃虚寒,手脚冰凉,畏寒怕冷等症状。
桂元烧蛋
做法:半两干桂元肉,加入两三碗水,煮半小时后,加入一小杯黄酒,再打入一个荷包蛋。喝汤,吃鸡蛋。
功效:可滋补气血,温补阳气,驱寒气,特别适合小寒节气食用。
节气艾灸
艾灸补阳:养肾防寒,艾灸补阳是关键
老祖宗早就说过:“寒为阴邪,易伤阳气”。由于人身阳气根源于肾,所以寒邪最易中伤肾阳。
肾的阳气一伤:容易发生腰膝冷痛,易感风寒,夜尿频多,阳萎遣精等疾病;肾阳气虚又伤及肾阴,肾阴不足,则咽干口燥,头晕耳鸣疾病随之而生。可见,数九严冬若欲御寒,首当养肾阳。
艾灸补肾阳:最重要的穴位就是关元穴、涌泉穴和肾腧穴。
关元穴:
在脐下四横指的位置,我们的先祖们在养生中特别看重这个穴位,因为关元穴是人体足太阴脾经、足少阴肾经,足厥阴肝经在任脉的交会点。
艾灸关元穴可以治疗一切阳虚症、气虚症。
涌泉穴:
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著作《黄帝内经》中说:“肾出于涌泉,涌泉者足心也。”意思是说:肾经之气犹如源泉之水,来源于足下,涌出灌溉周身四肢各处。所以,涌泉穴在人体养生、防病、治病、保健等各个方面显示出它的重要作用。
艾灸涌泉穴的作用主要是治疗失眠,对高血压患者也有一定疗效。
肾腧穴:
对于肾脏的功能有着非常重要的保健作用。艾灸肾俞穴,能增加肾脏的血流量,改善肾脏功能,养护好先天之本,激发先天潜能,充沛人体精力,促进人体造血和排毒机能,达到祛除病痛、养生健体、延缓衰老的目的。
节气瑜伽
月亮式呼吸做法:
1、跪坐在脚后跟上,双手握拳。2、两拳相触,拳心压向小腹在肚脐下三指的部位放好(此部位是任脉的关元穴)。3、吸气腹腔慢慢向外鼓起,呼气上身向下腹部内收,直到额头轻轻触垫子,此时拳头轻轻向内按压腹部。4、再随着吸气起身呼气向下的连续做21次。益处:改善冬季应肾虚造成的身体发冷,增强人体的生殖功能,帮助消化缓解便秘,消除腹部囤积的脂肪,按压关元穴可以补充肾元气。禁忌:空腹练习。腰椎病和高血压患者慎做。
虎式
1、动作过程
取雷电式:移动身体成跪撑,向前看;吸气向后伸展左腿,与地甲行,然后屈左膝,脚趾指向头部,抬头,保持这个姿势几秒钟;伸直左腿,呼气,屈膝收腹,左膝碰鼻尖脚不落地,眼睛看着膝盖,保持几秒钟;换腿动作相同。
2、呼吸
腿后伸的时候吸气,屈膝的时候屏息,屈膝收腹到胸部的时候呼气。每条腿各练5次。
3、要诀
身体:保持头脊柱在一条直线上。
意识:在动作过程中,北京平价治疗白癜风的医院北京中科医院曝光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ingshunzaoye.com/wyzq/75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