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灸疗文化周四理疗篇慢性胃炎的温

慢性胃炎的温和灸疗法

(脾腧穴+中脘穴+天枢穴等)

慢性胃炎是胃炎的一种。它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胃黏膜非特异性慢性炎症,分为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特殊类型胃炎三种。可由急性胃炎迁延而来,也可由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物理刺激、化学药物、胃酸缺乏、蛋白质和B族维生素长期供给不足所引起。

艾灸的主要作用是疏肝理气、活血暖胃、柔急止痛,再配合食疗,治疗效果会事半功倍。

慢性胃炎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胃部胀满或疼痛,尤其是进食后症状可加重,空腹时则较为舒服;并常伴有嗳气、反酸、烧心、恶心、呕吐、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不适。少数可有上消化处出血表现,一般为少量出血。

浅表性胃炎症状较轻,而萎缩性胃炎可出现明显的厌食和体重减轻,并伴有贫血。

胃属六腑,与脏相比,腑以通为顺,胃气主降,倘若饮食寒凉、生冷,胃脘部不注意保暖等,胃气就会失于通降,食物的输送传导功能障碍,就会造成气机不畅、胃脘呆滞、引发疼痛。

治胃首先不能忘了脾,因为脾胃这一脏一腑、一阴一阳,互用互动、本是一家。

1、行气健脾、和胃助运。可配以脾腧穴。

2、以艾灸最擅长的温通特性,来促进胃气的下泄,消除胃黏膜的炎症与水肿。可取中脘穴、天枢穴、下脘穴、胃腧穴、足三里穴、梁门穴等。

脾腧穴、中脘穴、天枢穴

下脘穴、胃腧穴、足三里穴、梁门穴

温和灸。

将点燃之艾条,距穴位所在皮肤2CM左右远进行熏炙。以穴位温而不灼为度,施灸时将食指、中指位于穴位两旁,可感知温度,谨防烫伤。

温和灸以上穴位,每穴15分钟左右,每天1-2次。

脾腧穴:用食指指尖按揉30-50次。

中脘穴:用食指指腹按揉30-50次。

天枢穴:用食指、中指并拢按揉2分钟。

附:食疗增效简便方1——白糖腌鲜姜

鲜姜克,白糖克。

鲜姜洗净,切细末,加入白糖腌制,即食。

此方可以祛胃寒,适用于慢性胃炎。

附:食疗增效简便方2——营养暖胃粉

黄豆粉克,糯米克,干橘皮30克,生姜10克。

黄豆,用淘米水浸泡至胀(约4小时),再洗净,滤干。然后炒黄豆至黄豆香。糯米中火炒熟至微黄色。将橘皮、生姜先切成丝,再切成碎粒,烘干备用。将黄豆磨成粗粉,再将其粗粉拌入橘皮、生姜粒,一同磨成细粉。将炒好的糯米磨成细粉,与黄豆粉和匀后再磨一次,使之极细,装瓶,盖紧,防潮湿。

健脾暖胃,宽中下气。常服此方可增强胃肠功能,以治脾胃虚寒所致胃痛隐隐、泛吐清水、神疲乏力、四肢不温之症,冬春两季服之皆宜。









































北京市中医白癜风医院
北京最好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ingshunzaoye.com/wyzq/529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公司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