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是人体当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器官,我们平时吃的食物都要经过胃的消化,然后进入到肠道当中。所以如果胃不好的话,我们就没有办法去吃到更多的美味食物。
不注意胃的保养,还会得胃癌,甚至会影响到生命,因此保护胃是非常重要的。
我们平常听到的一些所谓的养胃常识,实际上都是坑↓↓
误区一: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
饭后不宜马上散步。此时胃部处于相对充盈的状态,必须保证胃肠道有充足的血液供应,所以最好先休息半小时再出门,这样才能保证胃肠道得到更多血液供应量,使胃内食物充分消化。
散步也要掌握好速度,不能走得太急,以一分钟90步,即一秒走1~2步为佳,时间以10~30分钟为宜。
需要注意的是,慢性胃炎、胃溃疡患者如饭后马上散步,会增加肠胃蠕动,食物刺激胃壁,不利于胃黏膜修复,此类人群最好饭后1小时再去散步。胃下垂的患者最好饭后先平躺10~20分钟,散步也尽量避免。
误区二:胃病患者最好多喝粥
对于胃动力不足、身体较为虚弱的老人、术后胃肠功能尚未恢复的患者和胃酸分泌不足的萎缩性胃炎患者,粥不需要太多咀嚼,促进胃酸分泌,能够减轻肠胃的负担,对胃比较友好。但对胃酸分泌过多的消化性溃疡患者和反流性食管炎患者,喝粥反而会加重症状。
喝粥也不利于控制血糖,因为粥经过长时间熬煮,含有的淀粉充分变性和糊化,非常容易消化吸收而进入血液中。即便不是糖尿病患者,血糖的剧烈波动也会增加胰岛素抗性,长此以往并不利身体健康。
如果是粥的狂热爱好者,建议添一些肉一起煮,或适当地添加粗粮如杂豆、燕麦、薯类,喝粥的时候应搭配其他食物,控制喝粥的量。
误区三:胃病患者要少食多餐
食物一旦进入胃内,就会对胃黏膜造成刺激,促使胃酸以及胃蛋白酶分泌增加,对胃糜烂、溃疡无益。正确做法是定时、定量,避免饥饿和饱餐,不要过分强调少食多餐,这样才有利于胃糜烂、溃疡的愈合。
但是,慢性胃炎尤其是消化不良、胃下垂的患者就需要少食多餐。
误区四:胃病患者禁辛辣刺激食物
胃病患者可以适量食用微辣食物。研究发现,低浓度的辣椒素会增加胃黏膜的血流量,刺激胃黏膜合成和释放前列腺素,而前列腺素是促使胃黏膜愈合的重要因子,有利于胃黏膜的修复,能够阻挡有害物质对胃黏膜的损伤。
但是,高浓度的辣椒素可以刺激胃肠黏膜,尤其刺激糜烂、溃疡面,反而不利于胃肠黏膜的愈合。而且高浓度的辣椒素会促进胃肠蠕动,易导致腹痛、腹泻。
误区五:烧心胃热患者喝冷饮
胃热时喝冷饮,水分会稀释胃液暂时缓解胃热的症状,但冷饮中的糖分会刺激胃酸分泌,而且喝冷饮会增加胃内压力,更容易导致反流损害食管。寒冷食物也会诱发胃肠痉挛,使胃黏膜缺血,不利于胃黏膜的修复,甚至导致腹痛。正确做法是喝少量的温开水,及时就医。
误区六:趁热吃
咱中国人对「趁热吃」三个字,有莫名的执念。请客吃饭、亲戚串门、朋友聚餐,总之,饭桌上的一切友好都从一句趁热吃开始。
可是,你有没有想过!趁热吃,对胃一点也不友好!
大家都知道,我们消化食物靠的是胃酸,而胃能不被胃酸腐蚀,是因为胃黏膜及其分泌的黏液附着在胃壁,防止胃酸侵入。
但是,黏膜也只是个「普通人」,它也有累的时候。在高温面前,它只是一层脆弱薄膜,任何刺激都会让它受伤。
这层黏膜和人体的温度一样,都是在36度左右。如果食物超过了这个温度,在40度到50度之间,黏膜还可以勉强接受。超过50度的食物,就会烫伤黏膜,引起胃灼热、胃发炎、胃溃疡、胃黏膜脱落……
黏膜受伤只是开始,更可怕的还在后头。年,《英国医学杂志》发表了一篇研究「温度高食物和饮料与食道癌风险相关性」的论文,回顾了59项相关研究,得出「65度以上的热饮致癌」的结论。
年,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将65度以上的热饮列入了「2A级致癌物」,仅次于甲醛、黄曲霉毒素、烟草、煤炭燃放等1级致癌物!
所以,看到好吃的别和饿狼扑食似的,忍忍啊慢点吃,胃是你自己的!
往期精彩推荐
吃肉也能瘦?这是什么神仙科技?抗糖化等于延缓衰老,是真的吗?蛋白质很重要!长期缺乏蛋白质可能会出现这些症状抗糖化,逆生长!皮肤不止白一点!控糖高能预警“三大类”糖尿病患者肢体麻木,当心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病变肥胖对于人体的危害,触目惊心!糖的成瘾性是可卡因的八倍?你,有糖瘾吗?妊娠期糖尿病,不仅危及自己的健康和生命,还会影响宝宝的安危▼更多精彩推荐,请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ingshunzaoye.com/wywq/wywq/122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