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俗话说10人9胃
很多人都会想起做胃镜的痛苦感受
事实上,早期胃癌筛查
可以先抽2毫升血液进行化验
确定是否是胃癌高风险患者
如果检查结果显示具有高风险
再进行胃镜检查
这样可以很大程度减轻筛查者的痛苦
还记得方静吗?
年12月6日下午15:12,微博名为“陶景洲”的网友称前央视女主持人方静去世,当天下午18:25,媒体人刘春在微博中称获知一位央视前同事病逝于台湾,原因是由胃癌转到肝癌。
方静出生于年6月,23岁成为《中国新闻》栏目主播,先后担任《东方时空》、《焦点访谈》、《国际观察》等名牌栏目主持人。
名人的去世固然可惜,其实在我们身边,常常可以听到有人抱怨胃不舒服、胃疼,情况严不严重我们不得而知。
国内关于胃癌筛查的主流观点是什么?以下符合第1条和2~6中任一条者均应列为胃癌高危人群,建议作为筛查对象:
①年龄40岁以上,男女不限;
②胃癌高发地区人群;
③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者;
④既往患有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溃疡、胃息肉、手术后残胃、肥厚性胃炎、恶性贫血等胃癌前疾病;
⑤胃癌患者一级亲属;
⑥存在胃癌其它高危因素(高盐、腌制饮食、吸烟、重度饮酒等)。
目前不合理的筛查现状有哪些?门诊经常有人提出通过PET-CT进行全身检查的需求,看看有没有罹患包括胃癌在内的癌症,这是不可取的。胃癌在一般人群中发病率较低(33/10万),且目前尚无简便、有效的诊断方法进行全体人群普查。
筛查方法推荐:血清胃蛋白酶原(PG)检测
胃泌素17(G-17)
上消化道钡餐
内镜筛查
有哪些前沿的筛查方法在研发中?部分前沿的筛查方法已应用于临床,另有部分尚处于研究阶段未在临床普及,主要方法如下:
超声内镜
色素内镜
荧光内镜
放大内镜
激光共聚焦显微内镜(CLE)
胃癌是如何发生的?已有的医学研究和临床实践证实:胃癌是一慢性疾病,其发生发展有一过程。美国学者Correa提出的胃癌发生假说,已为广大学者认可和接受。即大多数胃癌经历了正常胃黏膜、慢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肠化、不典型增生,最后发展至胃癌。胃癌发生的病因至今尚没有阐明。目前普遍的观点认为:多因素参与了胃癌的发生,其中幽门螺杆菌(Hp)感染、环境因素、遗传因素在胃癌的发生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世界卫生组织(WHO)下属的国际癌症研究机构于那年将幽门螺旋杆菌列为胃癌的一类致癌原。
胃癌家族史是胃癌患者发病的一个危险因素,但我们国家胃癌家族聚集的报道极少。目前认为,遗传的不是胃癌,而是肿瘤易感性,所谓易感性,就是容易感受之意,容易对致癌因素易感,得癌症的几率可能会比普通人大一些而已。就是说,不必过于担心,只要提高防癌意识,减少致癌因素的接触,改变不良行为,就可以避免胃癌的发生。
环境因素在胃癌发生中起重要作用。例如,第一代到美国的日本移民胃癌发病率下降约25%,第二代下降约50%,至第三代发生胃癌的危险性与当地美国居民相当。此外,火山岩地带、高泥碳土壤、水土含硝酸盐过多、微量元素比例失调或化学污染等可直接或间接经饮食途径参与胃癌的发生。
另外,不良的饮食习惯患者胃癌发生的风险增加,如高盐饮食、喜食腌熏煎烤炸食品、不吃早餐、饮食不规律、吃剩饭剩菜、吸烟、重度饮酒等。老年人因泌酸腺体萎缩常有胃酸分泌不足,有利于细菌生长,胃内增加的细菌可促进亚硝酸盐类致癌物质产生,长期作用于胃黏膜将导致癌变。
早期胃癌有哪些症状?约半数以上的早期胃癌没有任何症状,即使有症状,往往表现为轻度消化不良或类似溃疡样的非特异性症状,患医院就诊的病人中发现的胃癌多属进展期胃癌。病人如出现呕血、黑便等消化道出血、短时间内明显消瘦、腹部摸到肿块、消化道梗阻等症状就诊时,很可能已是很晚了。
目前认为,胃癌发生的癌前疾病有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息肉(腺瘤型或绒毛型息肉,癌变率15-40%,增生性息肉癌变率仅为1%)、残胃、胃溃疡、肥厚性胃炎等;癌前病变包括肠化和上皮内瘤变。要注意的是,如病理诊断为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就应该短期内复查,必要时予以病变切除。
远离不良饮食生活是预防胃癌的根本无论是普通人群还是有家族史背景的人群,只要有健康的饮食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就有可能远离胃癌的发生。对胃癌前状态如癌前病变、癌前疾病应密切观察和积极治疗,就能达到早期治愈的目标;有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应予以根除治疗;同时要保持良好心态,应对压力;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保证良好作息,生活规律;40岁以上的要做胃镜体检;一旦有上腹部症状要及时就医,做胃镜检查和定期复查。
胃镜检查是诊断的金标准目前,早期胃癌仍缺乏兼有特异性和敏感性的标志物。因此,胃镜检查结合活检病理是当前早期胃癌最重要、最直接的方法。首先在白光胃镜下,白癜风中医疗法北京现在治疗白癜风得多少钱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ingshunzaoye.com/wytl/44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