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浅表性胃炎的诊疗思维

???病例简介患者,男,45岁,因“反复上腹隐痛10余年,加重2月”入院。现病史

患者于10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上腹部隐痛,疼痛可忍受,无向其它部位放射,餐后或情志不畅时疼痛加重,进食后可缓解,伴嗳气反酸,无呕吐胃内容物,无中下腹疼痛,无腹泻,无便血及解黑便,不规律服用铝碳酸镁片,服药后上腹部隐痛可缓解,未予重视。之后症状反复发作,每逢情志刺激、饮食不节或受凉后症状加重。患者5年医院行上消化道钡餐及胃镜检查示“慢性浅表性胃炎”,予奥美拉唑肠溶胶囊、铝碳酸镁片及中成药治疗后症状好转。2月前因情志受刺激后症状加重,上腹部持续性疼痛,进食后疼痛无缓解,疼痛可忍受,无向其它部位放射,伴嗳气反酸,头晕,胸闷,情绪急躁易怒,无发热,无胸闷胸痛,无呼吸困难,无中下腹疼痛,无便血及解黑便,服用铝碳酸镁片后疼痛无缓解,遂于昨医院复查胃镜检查示“慢性浅表性胃炎”,呼气试验阴性,现患者回我院求诊治。现症见:上腹部持续性疼痛,伴嗳气反酸,头晕,情绪急躁易怒,精神一般,纳眠可,解黄色成形软便1次/日,小便正常,无明显体重变化。

既往史:否认肝炎、结核、伤寒等慢性传染史,否认药物过敏史。吸烟史20余年,每天10支,饮酒10余年,饮白酒约g/日。

家族史无特殊。

体格检查:T:36.7℃,R:18次/min,BP:/80mmHg,P:80次/分。意识清,精神可,全身皮肤巩膜无黄染及出血点,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咽无充血,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律齐,各瓣膜无明显杂音,腹平坦,柔软,腹壁无静脉曲张,无胃肠蠕动波,中上腹轻压痛,无反跳痛,未触及包块,移动性浊音(-),双下肢无浮肿。

辅助检查:WBC:8.62×/L,N:66%,LP:44%,血红蛋白g/L,CRP6.5mg/L。肝功能、尿常规、血糖均正常。

病史询问要点和思路

患者10余年来反复出现上腹隐痛,伴有反酸、嗳气,间断服用铝碳酸镁及奥美拉唑肠溶胶囊后疼痛能缓解,医院做胃镜明确诊断为慢性浅表胃炎,故本次来诊应考虑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浅表性胃炎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胃黏膜慢性炎症,主要由幽门螺杆菌感染引起。多数是胃窦为主的全胃炎,胃黏膜层以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为主,部分患者在后期可以出现胃黏膜固有层腺体萎缩和肠上皮化生。70%-80%的患者可以无任何症状。有症状者主要表现为非特异性的消化不良,如上腹部不适、饱胀、钝痛、烧灼痛等,这些症状一般无明显节律性,进食可加重或减轻。慢性浅表性胃炎体征多不明显,有时可有上腹部轻压痛。因此结合病史及询问时应注意上述因素,对治疗将提供重要依据,同时应注意围绕病史特点进行询问并加以鉴别。患者无恶心、呕吐,无呕血、黑便或血便,无明显体质量减轻,查体未扪及腹部包块,结合胃镜检查结果,暂不考虑消化性溃疡或消化道肿瘤。

病史及相关检查分析

(1)患者10余年来反复出现上腹隐痛,临床诊断为慢性浅表胃炎,服用铝碳酸镁片奥美拉唑肠溶胶囊后疼痛可缓解。

(2)患者于医院行胃镜检查,1天前复查胃镜亦诊断为“慢性浅表性胃炎”,明确诊断为:慢性浅表胃炎。

(3)患者自发病以来无恶心、呕吐,无解黑便或血便,无体重变化,暂不考虑消化性溃疡及消化道肿瘤。

(4)患者有长期的饮酒史,辅助检查:WBC:8.62×/L,N:66%LP:44%,血红蛋白g/L。CRP6.5mg/L。大便常规:WBC1~2个/HP,RBC阴性,OB(-)。肝功能、尿常规、粪常规、血糖均正常。

诊断及治疗诊断:慢性浅表性胃炎。诊断依据:

(1)患者10余年反复出现腹部隐痛,有吸烟、饮酒史,服用铝碳酸镁片缓解。

(2)医院行胃镜检查,明确诊断为慢性浅表胃炎,结合临床辅助检查,诊断为慢性浅表性胃炎。

中医分析:

四诊合参,本病当属中医学“胃脘痛”范畴,辩证属“肝气犯胃”。缘患者为中年男性,平日事物繁杂,常不得志,加之嗜酒,致肝气常不畅,气郁结于中不得疏散则见情绪烦躁易怒,气滞于中见胸闷,肝气郁结日久化火,肝火上炎则致头晕头痛。同时,肝气太过犯胃,木克土,则见上腹部隐痛。本病当属实证,积极治疗,预后良好。

治疗原则:

患者胃镜示“慢性浅表性胃炎”,表现为上腹部隐痛,无根除幽门螺杆菌指征。治疗上予增强胃黏膜防御药物,如胶体铋、铝碳酸镁制剂、硫糖铝等。另患者有嗳气反酸等胃肠动力不足表现,可给予动力促进剂,如莫沙必利片。中药辨证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效果明显,患者辨证为“肝气犯胃”,适用一些疏肝理气,和胃止痛的中药或中成药,如中药柴胡疏肝散或中成药气滞胃痛颗粒。

纠正不良饮食习惯,避免对胃有刺激的饮食,饮食宜软易消化,避免过于粗糙,过于浓烈的香辛料和过热、过冷饮食。少喝啤酒,不吃辛辣油腻食物。还要养成细嚼慢的习惯,以达到易于消化、减轻对胃刺激的目的,少吃盐渍、烟熏、不新鲜食物。

讨论:

慢性浅表性胃炎是胃黏膜呈慢性浅表性炎症的疾病,为消化系统常见病,属慢性胃炎中的一种。可因嗜酒、喝浓咖啡、胆汁反流,或因幽门螺杆菌感染等引起。患者可有不同程度的消化不良症状,如进食后上腹部不适、隐痛,伴嗳气、恶心、反酸,偶有呕吐。

本病中患者有情志不畅及长期饮酒病史,发作时伴有反酸、嗳气,中医辨证属“肝气犯胃”,予气滞胃痛颗粒服用治疗,每次5g,每日三次,2周后自觉上腹部隐痛、嗳气反酸明显缓解,诸症状缓解,气滞胃痛颗粒主要由柴胡、枳壳、香附、白芍、甘草组成,该药可增强胃蠕动,抑制胃酸分泌,降低胃酸及胃蛋白酶活性,且具有舒肝理气,和胃止痛的功效,建议用于胃脘痛属于肝气犯胃证型的患者。

专家点评——黄恒医院脾胃科主任

诊断方面:患者病史10年,前后两次胃镜检查均诊断为慢性浅表性胃炎,其余辅助检查排除其他疾病,因此,上腹部疼痛,嗳气反酸等症状与慢性胃炎有关。患者有情志及烟酒等饮食因素致病,中医诊断胃脘痛,证属肝气犯胃明确,但四诊资料不全面,缺乏舌脉,口干口苦的情况的观察,对中医证型的准确判断造成影响。

治疗方面:应该说对慢性胃炎目前的治疗方法掌握的很全面,包括抗HP、胃黏膜保护、抑酸、促动力及中医药治疗,但在治疗中应注意根据患者病情选择治疗方法,如本例患者应用气滞胃痛颗粒治疗即取得明显疗效。在治疗过程中也特别注意调整患者的饮食宜忌,这些都有助于患者病情的改善及预防疾病的复发。

(病例由昆山市医院全科马融医生提供)

本文已于《全科医学论坛》刊登,

回复“”查看往期专题









































北京白癜风断根治疗的医院
治疗白癜风要多少钱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ingshunzaoye.com/wytl/203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公司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