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病之方四君子汤

四君子汤

词条已锁定

四君子汤是传统中医流传下来的药方,最早出现记载于宋朝的“和剂局方”[1]。而四君子汤就是使用人参、白术、茯苓及甘草这四种中药材。一般来说,它具有滋胃健脾、补阳益气的效果,常应用于治疗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肝炎、慢性肠胃炎、贫血、胃肠虚弱、食欲不振、呕吐、下痢、老人虚弱出血、四肢无力症、痔疾、脱肛、半身不遂、遗尿症等证属脾胃气虚者。

中文名四君子汤分类补益方-补气别名四君汤出处《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目录

1药方简介

2处方

3功能主治

4用法

5禁忌

6方解

7化裁

8医书记载

9基础方剂

10各家论述

11实验研究

12进补应用

1药方简介

四君子汤,是人参、白术、茯苓、甘草四味基本中草药为主的古方剂,主四君子汤治脾胃气虚。该方为治疗脾胃气虚证的基础方,後世众多补脾益气方剂多从此方衍化而来。临床应用以面白食少,气短乏力,舌淡苔白,脉虚弱为辨证要点。四君子汤是从《伤寒论》中的“理中丸”脱胎,把原方中秉性燥烈的干姜去掉,换成了性质平和的茯苓,由驱除大寒变成温补中气。方中只人参、白术、茯苓、甘草四味,不热不燥,适度施力,从了“君子致中和”的古意。四君子汤是著名古方剂,也因此有专门介绍的同名图书出版。

四君子汤,方出《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是中医重要的补益方剂,由党参、茯苓、白术、甘草四味药组成[2]。方中人参为君药,大补元气,健脾养胃,白术健脾燥湿,佐以茯苓渗湿健脾,炙甘草甘温调中,全方配合,益气健脾,资生气血,为补气的基本方。老年人气血亏虚,证见面色萎白,语声低微,四肢无力,舌淡脉缓者服之效佳。

人到老年,除了躯体层面的耗损以外,还有精神层面的耗损,特别是长期劳累退下来的老年人,更会有空虚感。躯体层面的耗损,需要药补;有精神层面耗损的老年人,笔者愿献出另一副“四君子汤”,这“四君子汤”是:找几本书看看,找点事情做做,找些朋友聊聊,找点地方走走。汉代学者刘向有云:“老而好学如秉烛之明”。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疗疾。原有一技之长的,不妨在原有的专业领域里继续自学,或可退而有成。人到老年,总体上智力并不减退。罗素晚年被“一种激情鼓舞着”,80岁写出小说,获诺贝尔奖金。就算我等比不上罗素,找点小事做做,小有所成并非奢望。辽宁一位书法家偏瘫后坚持练字,用左手写出“东方不亮西方亮,右手不行左手行”的条幅自勉。

此外,人既是“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马克思语),社会就是人们生活乐趣的源泉。只要老年人积极融入社会,广交朋友,寻求友谊,自然心情愉悦,不会再计较过去岁月中的得失。“老来广交友,活到九十九”、“人伴良贤智转高”,讲的就是这个道理。老年人不妨找些“臭味相投”的朋友,诸如文友、球友、棋友、戏友、票友等,聊一些双方都感兴趣的话题。长沙有一条湘江风光带,约二三好友沿江而行,边走边聊,“多少落寞惆怅,都随晚风消散”。

2处方

人参9克;白术9克;茯苓9克;炙甘草6克

3功能主治

益气健脾。脾胃气虚证。面色萎白,语声低微,气短乏力,食少便溏,舌淡苔白,脉虚弱。(本方常用于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等属脾气虚者。)

4用法

上为细末。每服(15克),水一盏,煎至七分,通口服,不拘时候;入盐少许,白汤点亦得(现代用法:水煎服)。

5禁忌

斟酌。

6方解

本方证由脾胃气虚,运化乏力所致。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胃气虚,受纳与健运乏力,则饮食减少;湿浊内生,故大便溏薄;脾主肌肉,脾胃气虚,四肢肌肉无所禀受,故四肢乏力;气血生化不足,血不足不荣于面,而见面色萎白;脾为肺之母,脾胃一虚,肺气先绝,故见气短、语声低微;舌淡苔白,脉虚弱皆为气虚之象。正如《医方考》所说:“夫面色萎白,则望之而知其气虚矣;言语轻微,则闻之而知其气虚矣;四肢无力,则问之而知其气虚矣;脉来虚弱,则切之而知其气虚矣。”治宜补益脾胃之气,以复其运化受纳之功。方中人参为君,甘温益气,健脾养胃。臣以苦温之白术,健脾燥湿,加强益气助运之力;佐以甘淡茯苓,健脾渗湿,苓术相配,则健脾祛湿之功益著。使以炙甘草,益气和中,调和诸药。四药配伍,共奏益气健脾之功。本方与理中丸比较,两方均用人参、白术、炙甘草以补益中气,仅一药之别,而功能相异。四君子汤配茯苓,功用以益气健脾为主,主治脾胃气虚证;理中丸用干姜,功用以温中祛寒为主,适用于中焦虚寒证。

7化裁

若呕吐者,加半夏以降逆止呕;胸膈痞满者,加枳壳、陈皮以行气宽胸;心悸失眠者,加酸枣仁以宁心安神;兼畏寒肢冷、脘腹疼痛者,加干姜、附子以温中祛寒。

8医书记载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中记载的四君子汤方剂和注解: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白术汤(《圣济总录》卷八十)。

补益剂-补气

人参(9克)白术(9克)茯苓(9克)炙甘草(6克) 四君子汤

益气健脾。 

脾胃气虚证。面色萎白,语声低微,气短乏力,食少便溏,舌淡苔白,脉虚弱。(该方常用于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等属脾气虚者。)

上为细末。每服(15克),水一盏,煎至七分,通口服,不拘时候;入盐少许,白汤点亦得(现代用法:水煎服)。

斟酌。

若呕吐者,加半夏以降逆止呕;胸膈痞满者,加枳壳、陈皮以行气宽胸;心悸失眠者,加酸枣仁以宁心安神;兼畏寒肢冷、脘腹疼痛者,加干姜、附子以温中祛寒。

异功散、六君子汤、香砂六君子汤、保元汤。

该方为治疗脾胃气虚证的基础方,后世众多补脾益气方剂多从此方衍化而来。临床应用以面白食少,气短乏力,舌淡苔白,脉虚弱为辨证要点。

该方与理中丸比较,两方均用人参、白术、炙甘草以补益中气,仅一药之别,而功能相异。四君子汤配茯苓,功用以益气健脾为主,主治脾胃气虚证;理中丸用干姜,功用以温中祛寒为主,适用于中焦虚寒证。

9基础方剂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白扁豆(蒸熟.焙干)、藿香叶、甘草(炙)、黄蓍(去苗),各一两;人参、茯苓(去皮.焙)、白术,各四两。

上为细末。

治小儿吐泻不止,不进乳食,常服调胃进食。

每服一钱,入盐点服,或用水七分盏,煎五分,温服。四君子汤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十白扁豆(蒸熟,焙干)藿香叶甘草(炙)黄耆(去苗)各30克人参茯苓(去皮,焙)白术各克

上为细末。

治小儿吐泻不止,不进乳食。

每服3克,入盐点服;或用水毫升,煎至l00毫升,温服。

《医部全录》卷四九四人参半两,白茯苓半两,肉豆蔻半两,黄耆半两,甘草(炙)2钱。

疮疹不渴,脏寒下利。

上(口父)咀。每服1钱,水半盏、加生姜5片,大枣1个,煎3分,乳母倍服。大便不固,痘渐黑陷,小儿乳母同服。

若大泻,手足厥冷,加附子。

《医方类聚》卷二四四引《澹寮方》白茯苓(去皮)1两,人参1两,白术1两,白扁豆(蒸熟,焙干)半两,甘草(炙)半两,黄耆(去芦)半两,藿香叶半两。

上为细末。

调脾胃,进乳食。主小儿吐泻不止。

每服1钱,盐汤点服;或用水7分盏,煎至5分,温服亦可。

《医方类聚》卷二四三引《局方》白茯苓(去皮)1两,人参(去芦)1两,白术1两,甘草(炙)半两。

上为末。

和胃调心,怡神养气。主小儿诸疾。

每服1钱,盐汤调服;或(口父)咀,加生姜、大枣水煎尤妙,常服。

调气,加山药;吐泻腹痛烦渴,加黄耆、白扁豆、藿香、干葛;和气,加生姜;心神不定,加辰砂、枣子;心忪心烦,心神不定,加茯神;惊啼,手足瘈疭,睡卧不安,加全蝎、钩藤、白附子;脾虚胃弱,生风多困,加半夏曲、没食子、冬瓜仁;发渴,加干葛、木瓜、枇杷叶(去毛);烦渴,加黄耆;胃冷,呕吐涎味,加丁香;呕逆,加藿香;脾胃不和,倍加白术、姜、枣;脾困,加人参、木香、缩砂仁;脾弱腹胀,不思饮食,加扁豆、粟米;伤食,加炒神曲;胸满喘急,加白豆蔻;涎嗽,加杏仁、桑白皮、半夏曲;风壅邪热,加生姜、荆芥;经络蕴热,头面生疮。加瓜根、桔梗;有寒及遇天寒发热,去瓜蒌根、桔梗;疮疹已出未出,大便闭涩,发渴,加瓜、桔;劳热往来,加川芎;盗汗,加陈浮麦;虚汗多,夜喘,加犀角、麦门冬;小腑赤涩,加麦门冬;大腑闭,去白术,加陈皮;温中和气止泻,加陈皮、枣子;吐逆、四肢厥逆,脑门低陷,加藿香、丁香;吐利过多,脾胃虚乏,欲生风候,加白附子;泄泻,加陈皮、制朴、姜、枣;大腑泻痢,加炒罂粟,赤痢,加赤芍药、当归、粟米;白痢,加炮姜、粟米;脏腑滑泄,加煨诃子肉。

《魏氏家藏方》卷五人参(去芦)1两,白术(炒)1两,茯苓(白者去皮)1两,枳壳半两(去瓤,麸炒黄)。

上为细末。

宽胸膈,消食。主

每服2钱,水1盏,加生姜3片,枣子1个,煎至7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2]

《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卷下。

白术人参黄耆茯苓各等分

上为粗末。每服15~21克,用水毫升,煎至毫升,去滓,食远温服。

益气补肺。

肺损,皮聚毛落。

《回春》卷四

人参(去芦)、白术(去芦)、茯苓(去皮)、黄耆(蜜炒)、川芎、陈皮、半夏(姜制)、天麻、桔梗(去芦)、白芷、当归各等分,甘草减半。

气虚湿痰头眩。

上锉1剂。

加生姜1片,大枣1枚,水煎,温服。

《片玉痘疹》卷三

人参、白术、陈皮、甘草、滑石、白茯苓、白芍(酒炒)、泽泻、车前子。

如火甚当解不解,加黄芩(酒炒)、黄连(酒炒)。

痘疮光壮,中虚作泄。

每日一次至两次,饭前饭后均可,温饮。

1.最好用带盖的砂锅或陶瓷锅,铝锅较差。避免铁锅。

2.汤方勿洗。煎前用冷水浸泡半小时最佳。

3.大火将汤方煮沸,小火加热25分钟。后关火待温度稍降将汤汁倒出,可重复再煮一次(依然是),第二次约15分钟。

注:煮时不可频繁打开锅盖,煮好后稍等一下再倒出,以避免汤蒸汽流失。

大火煮沸后即转小火,小火煮时其热度以汤汁似沸非沸为佳。

10各家论述

四君子汤1、《医方集解·补养之剂》:“此手足太阴、足阳明药也。人参甘温,大补元气为君。白术苦温,燥脾补气为臣。茯苓甘淡,渗湿泻热为佐。甘草甘平,和中益土为使也。气足脾运,饮食倍进,则余脏受荫,而色泽身强矣。再加陈皮以理气散逆,半夏以燥湿除痰,名曰六君,以其皆中和之品,故曰君子也。”

2、《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3:“荣卫气虚,脏腑怯弱。心腹胀满,全不思食,肠鸣泄泻,呕哕吐逆,大宜服之。”

3、方中人参甘温,益气补中为君;白术健脾燥湿,合人参以益气健脾为臣;茯苓渗湿健脾为佐;炙甘草甘缓和中为使。四味皆为平和之品,温而不燥,补而不峻,故名四君子汤。

4、该方证由脾胃气虚,运化乏力所致。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胃气虚,受纳与健运乏力,则饮食减少;湿浊内生,故大便溏薄;脾主肌肉,脾胃气虚,四肢肌肉无所禀受,故四肢乏力;气血生化不足,血不足不荣于面,而见面色萎白;脾为肺之母,脾胃一虚,肺气先绝,故见气短、语声低微;舌淡苔白,脉虚弱皆为气虚之象。正如《医方考》所说:“夫面色萎白,则望之而知其气虚矣;言语轻微,则闻之而知其气虚矣;四肢无力,则问之而知其气虚矣;脉来虚弱,则切之而知其气虚矣。”治宜补益脾胃之气,以复其运化受纳之功。方中人参为君,甘温益气,健脾养胃。臣以苦温之白术,健脾燥湿,加强益气助运之力;佐以甘淡茯苓,健脾渗湿,苓术相配,则健脾祛湿之功益著。使以炙甘草,益气和中,调和诸药。四药配伍,共奏益气健脾之功。

方歌四君子汤中和义参术茯苓甘草比益以夏陈名六君祛痰补气阳虚饵除却半夏名异功或加香砂胃寒使

5.节气养生大师迷罗认为,四君子汤适宜在小满、芒种前后服用,效果更佳[1]。

11实验研究

调整胃肠功能

四君子汤1、调整胃肠功能《新中医》(5):53,《新医学》(7):,四君子汤主要通过调节植物神经系统,拮抗乙酰胆硷和组织胺等作用,促使处于紊乱状态的胃肠分泌、消化、运动及营养功能恢复正常,并可减少胃液分泌,降低其pH值,因而亦有利子胃肠溃疡的愈合。

增强机体免疫机能

2.增强机体免疫机能《中西医结合杂志》(6):63,四君子汤中党参、白术、茯苓二药配伍或三药配伍(除配炙甘草者外),都能提高小白鼠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单味党参作用最显著。炙甘草为一拮抗剂,其拮抗作用与其在配伍中的用量有关(含1/3时,拮抗作用明显,含1/5或1/7时,作用不明显)。《新医药学杂志》(6):60,《江苏中医杂志》(2):32,四君子汤在体外能够较明显地促进淋巴细胞转化及活性花斑形成。该方去甘草后煎汤内服,可使人体血清IgG含量较显著地上升,使自然玫瑰花瓣形成率及淋巴细胞转化率显著上升。《中西医结合杂志》(6):,对营养不良所致小鼠胸腺萎缩和功能降低者,可促使其恢复。以上结果证明,四君子汤能够增强机体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机能,为该方扶正御邪的理论提供了实验依据。

促进骨髓造血功能

3.促进骨髓造血功能,加速红细胞的生成《中医研究通讯》(8):3,四君子汤能使失血动物血象中的网织红细胞明显增多,并可促进网织红细胞转化为红细胞。

促使血压上升,改善休克

4.其它《教学动态》(1):23,四君子汤能使服药小鼠肝细胞内的肝糖元含量显著增加,因而有利于肝组织的修复。《中医研究通讯》(8):3,四君子汤通过调整人体的内在因素(包括神经、心脏和内分泌腺)而促使血压上升,改善休克。

其他作用

现代研究表明,该方具有调节胃肠运动的作用,既能抑制胃肠推进运动,减轻腹泻;又能使运动降低的小肠恢复正常。能减少胃液分泌,降低其PH值,有利于胃肠溃疡的愈合。能提高胃蛋白酶活性,改善消化吸收功能。能增加红细胞、血红蛋白、网织红细胞数而促进机体的造血功能。此外,该方还具有增强免疫功能、促进代谢、护肝、增强垂体一肾上腺皮质系统功能、抗肿瘤与抗突变、改善微循环、抗血小板聚集、延缓衰老、抗应激反应等作用。

12进补应用

该方以人参为主,补气健脾养胃;配白术健脾燥湿以加强人参补气健脾之力;再加茯苓健脾渗湿测其补脾之功更加明显;配炙甘草也有增强补气健脾的作用,并能协调诸药而使它们共同发挥补气健脾的功效。该方作为调理脾胃气虚证的常用方,是补气方剂的基础方,取名“君子”,是喻该方补性平和,品性中正,不偏不倚,犹如君子有冲和之德、中庸之道。适宜长服。

1.消化性溃疡病用该方加味:党参15克,白术12克,茯苓10克,甘草6克,黄芪15克,三棱10克,乌贼骨15克。每日1剂,水煎服。尤其对脾虚型的患者效果较好。

2.慢性胃炎用该方加味:党参15克,白术12克,茯苓10克,甘草6克,黄芪10克,枳壳10克,鸡内金10克。每日工剂,水煎服。

3.慢性肝炎用该方加味:党参15克,白术12克,茯苓10克,甘草6克,黄芪10克,柴胡6克,当归10克,白芍ic克。每日1剂,水煎服。

4.子宫肌瘤用该方加味:党参30克,白术24克,茯苓15克,甘草9克,莪术30克,三棱30克,牛膝15克。每日1剂,水煎服。

5.经前紧张综合征用该方加黄茂20~40克,附子10~20克。每日1剂,水煎服。有满意效果。

6.小儿低热用该方加味:党参15克,白术、茯苓各6克,炙甘草3克,山药10克。每日1剂,水煎服。

此外,该方还可用于胃癌、食道癌、乳腺癌、肺癌等肿瘤的辅助治疗。









































北京治疗白癜风怎么治
哪里治疗白癜风最好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ingshunzaoye.com/wyby/534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公司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